“书坛景仰一宗师,百岁精灵聚墨池。山阴明珠怀潋滟,东海紫微凝笔端。烁真去伪犹能续,濯古来新当可追。蒙泽后学多名士,正大气象铸丰碑。”这是海上书法名家黄世钊为恩师胡向遂百年之祭所作的一首七律诗,以表达自己对恩师的崇敬之情。
早在上世纪60年代,还是中学生的黄世钊就迷上了书法,14岁时师从海上书坛“三驾马车”之一的任政先生学习唐楷和汉隶;17岁时他又拿着一沓临帖习作竟毛遂自荐地敲开了大书法家胡问遂老先生的家门,当时胡老和许多艺术家一样都身处逆境,已不敢收学生了,也许是被眼前这个小伙子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韧劲与热爱书法的认真态度所感动,便接纳了他。从此,他又跟胡老学魏碑、行草书和书法理论,步入求书学艺的正道。
自1973年首次参加上海市书法篆刻展后,1980年随中国政府访问团赴日本交流书艺,1987年又以中国客席艺术家身份赴日本从事书法、篆刻教学并举办个人书法展览20余届。现为中图书协会员、上海书协理事、上海文史馆特邀研究员、民建上海市艺委会副主任等职。
因他家居闵行,几年前又被选为闵行区书协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而他抽出许多时间并积极地利用自己多年积累的社会资源致力于群众性的书法活动和兄弟区之间,以及外省市的书艺交流活动的组织工作,推动了当地的书法教育培训和书法创作的发展,深受大家好评。然在繁忙之中他仍然坚持书道研究和创作。他的书法造诣很深,楷、隶、行、篆及篆刻等俱能,尤擅行草书。他的行草书侧重于线条与章法,注重运笔的力度、弹性和节奏,充分利用长锋羊毫的特性,用笔扎实凝重,笔势劲健老辣,将字形的长短粗细、枯湿浓淡,大小参差,在行列上正斜互动,映带起伏,首尾呼应,一气呵成。犹如钢管舞者上下翻腾,左右跳跃,摇曳多姿,尽显力量,美不胜收,达到了心手两忘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