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段情,它既像手足亲情间的亲密轻松,又似知己友情般的灵犀默契,还如初恋爱情样的纯净圣洁。这就是已经幸福地拥有了30多年的大学同窗情谊!
1982年,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招收了100名新生,来自黑吉辽和内蒙三省一区。虽然分为两个班,但上课、军训、劳动等所有活动都在一起,辅导员是刚毕业留校的程舒伟老师。就是从这个集体组成的那一刻起,开启了时至今日历久弥珍的师生同学真情时代!
且不说只长学生几岁的程老师,外冷内热,如父如兄;也不说热情似火的师母王为老师,对每个学生的另一半熟稔于心,名字张口就来。只知道,历史系82级是两位恩师的心头肉,永远排在第一位,只要是学生的事情,不管多难都要想尽办法解决。
现在讲起来似乎有点奇怪,上世纪80年代初上大学时,同学们经历了千军万马杀出重围的高考后,都一心扑在学习上。男生女生很少互动,甚至讲话都有限。也许就因为当年的封闭隔阂和朦胧羞涩,距离产生了美吧。大学毕业后,经过岁月的浸润和滋养,在复杂社会环境的反差对比下,单纯的同窗情谊反倒愈发深厚醇香了。五年、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每一次大大小小的相聚,彼此都有说不完的话。尽管我们已经步入中年,但青春的斑斓碎影长留在记忆里。有些主角已经淡忘的故事,却有同学帮你牢记在心,分享于众后的那份感动和欢喜,何其美好!
最难忘的是每年程老师过生日,都有天南海北的同学赶回母校为恩师拜寿,两年前他60岁寿辰,海外“超女”同学蒙面空降送上祝福,揭开面具时老师的幸福笑容和同学们的欢呼雀跃;最感人的是每每毕业周年聚会时,“级别”最高的同学总是放下身段,为大家奉献、服务;最意外是有心的同学悄悄策划、制造惊喜,给同学过生日,在聚会现场或旅游景点突然现身,让重逢的欢乐指数翻倍飙升;最开心是和同学各种花样聚会不同玩法,旅游时一群中年人一路欢声笑语,令年轻的小导游羡慕不已;最高兴是失联已久的同学终于被“找到”,重新回到集体当中……
每一次相聚,都是一次充电和回归,大家都会在师生同窗的浓浓情谊中吸满正能量。因为我们既是怀旧又是迎新,同学们互相赞赏鼓励,相约一起快乐地变老。每次见面都要来个结实的拥抱,每次分开都恋恋不舍,期待下一次以更好的状态再欢聚。
说起来,这份30多年同学情谊并没有什么感天动地的大事件。它不像巨浪滔天的大海,也不似滚滚东流的江河;而是像温柔的母亲河,又像故乡的小溪流,时而静静地、舒缓地,时而欢悦地、活泼地吟唱着世界上最真最纯最美的“情歌”。而我们东师历史系82级的每一位成员,就在这温暖的歌声里,重返十八岁,在彼此的眼中,找到了永远定格在那四年的青涩青春和纯真情意。
我骄傲:我有一段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