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2:健康养生/康健园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7月23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药食同粥防中暑
范代丽
  今日,大暑。全年最暑湿的时节已经到来,人体心气易亏耗,尤其老人、儿童、体虚气弱者,往往难以将养而导致疰夏、中暑等。如果出现全身明显乏力、头昏、心悸、胸闷、注意力不集中、大量出汗、四肢麻木、口渴、恶心等,多为中暑先兆。一旦出现上述不适,应立即至通风处休息,多喝些淡盐开水或绿豆汤、西瓜汁、酸梅汤等。

  传统消暑的养生方法十分推崇饮用白开水。需要提醒的是,为了解渴,有人一次性饮水过多,殊不知这样会增加心脏负担,使血液浓度快速下降,甚至出现心慌、气短、出虚汗等现象。所以,炎热季节,渴极了应先喝少量的水,停一会儿再喝。

  预防中暑的方法主要有:合理安排工作,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在烈日下暴晒;注意室内降温;睡眠要充足;讲究饮食卫生。推荐经常服用芳香化浊、清解湿热之方,如鲜藿香叶、佩兰叶各10克,飞滑石、炒麦芽各30克,甘草3克,水煎代茶饮。也可在暑热之季按需服用仁丹、十滴水等。

  在大暑节气,典型的“度暑粥”推荐绿豆百合粥、西瓜翠衣粥、薏米小豆粥,这些食材都具有补气清暑、健脾养胃的功效。药粥对老人、儿童、脾胃功能虚弱者均适宜,大暑喝粥,再放入拇指淮山、茯苓等药材,祛湿效果会更好。

  范代丽(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老年科副主任医师)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上海40年 改革开放再出发·特别报道
   第A05版:上海40年 改革开放再出发·特别报道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要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文体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4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夜光杯
   第A17版:夜光杯
   第A18版:军界瞭望
   第A19版:军界瞭望
   第A20版:军界瞭望
   第A21版:康健园
   第A22版:健康养生/康健园
   第A23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院前正确救治 赢得抢救先机
性格外向并非抑郁症“护身符”
装上“开关”恢复“尿自由”
药食同粥防中暑
科普活动
新民晚报健康养生/康健园A22药食同粥防中暑 2018-07-23 2 2018年07月23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