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季节目,舞台上多了一张沙发,从鞠萍姐姐到六小龄童,从歌手平安到《伪装者》的编剧张勇……凡是为戏着迷的嘉宾,都要坐上去讲一讲自己唱戏的那些事,或甜或苦,或喜或悲……
为戏痴迷
在节目中,“资深戏曲迷”鞠萍姐姐回忆了自己儿时为戏曲痴迷的往事。
鞠萍姐姐从小就对戏曲情有独钟,她说自己“完全就是在戏曲熏陶中长大的”。她在儿时通过部队大院放映的电影接触到了戏曲,还常用蚊帐搭“戏台”,自己开唱,请邻居们来听戏。工作后,也总会找机会向戏曲名家们学习、求教。所以,那天在节目的舞台上,鞠萍还为观众演绎京剧四大名旦“梅尚程荀”之不同,不仅是观众拍手叫好,就连方芳、王珮瑜、霍尊组成的“喝彩观察团”也赞叹鞠萍姐姐绝对的专业水准。
如今,鞠萍姐姐已经从著名主持人变身为“知名戏曲迷”。近些年来,鞠萍致力于少儿戏曲、曲艺的发展。或许是因为一直与孩子们打交道的缘故,如今的鞠萍姐姐还是记忆中的那个样子,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可爱又亲切。她还现场化丑角妆与小朋友携手为大家带来双簧表演,配合默契引得台下掌声雷动。
除了鞠萍姐姐之外,另一位引发观众“回忆杀”的是六小龄童,他在节目中一边舞动金箍棒,一边回忆“章氏猴戏家族四代人都在演绎美猴王孙悟空”。自曾祖父起,章家人就在猴戏上苦心钻研。艺名里的“六”字是学戏的时间标记,从六小龄童的父亲到哥哥,再到他本人,都是六岁开始学猴戏。回忆起拍摄《西游记》的经历,六小龄童说自己通过《西游记》的影视化表演,让观众从中了解中国传统戏曲中的猴戏。
“戏缘”故事
说起自己的“戏缘”故事,很多嘉宾都有“追星”学戏的经历。
比如平日里一贯以歌手身份亮相的平安,居然也是戏曲的爱好者,并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段电音版川剧变脸。平安称自己当年拜师学艺先要爬青城山,而后从基本功开始练习,摆身段、起手势、练憋气……用了多年的时间才有了今天的成果。
还有《伪装者》的编剧张勇,在节目中,她回忆起多年前,自己曾在外婆家听到了越剧名角赵志刚的演绎,从此便化身戏迷,开始写作戏曲剧本,梦想着有一天能让喜欢的戏曲演员赵志刚出演自己写作的戏。1997年,张勇追星看演出时将自己写作的剧本拿给赵志刚看,得到了赵志刚的认可与鼓励,还邀请张勇来上海戏曲学院进修,并承担所有的学费,但张勇考虑到当时自己的情况,再三思量下,还是拒绝了,爱才的赵志刚便经常带书给张勇,还请她去看戏。张勇后来进入影视编剧的行业,正是有了之前戏曲编剧的基础,才最终创作出了家喻户晓的电视剧《伪装者》。
“去年,参与节目的嘉宾主要是专业戏剧演员,而这一季,节目将参与人群的外延进一步扩大,他们当中既有演艺界人士,有社会影响力的专家学者,也有来自民间的戏曲爱好者。”该节目导演衡娟介绍说,“我们希望每一个人都能与戏曲相遇。”
本报记者吴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