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翁思再君传来一个微信视频,八五高龄的名伶童祥苓大病初愈出台演唱余叔岩名剧《鱼藏剑》,我看了,听了,对他深厚的功底和敬业精神深表佩服和敬意。还要对思再表示感谢,他是“张门弟子”中一位难得的京剧研究专家、学者,经他参与创作的京剧唱段《梨花颂》在海内外广泛传布。弘扬国粹、国宝,匹夫有责。
我从十岁开始就酷爱京剧了。京剧最值得重视的本质,我认为,一是它“天人合一”的理念,既有入世精神、担当意识,又有超越现实的理想、幻想、梦想;二是它的“草根精神”,“地气”很足。上面发生的一切事情,底层老百姓用双目来评判其功过得失,一清二楚,爱憎分明。老百姓既称皇帝为天子,他就理应顺天意施行仁政、办实事、办好事,造福民众,老百姓自然会敬仰他们。相反的,对于那些把百姓视为草芥,任意作恶,实施暴政庸政乃至祸国殃民的皇帝,老百姓无不切齿痛恨。京剧舞台上有许多描写帝王将相的剧目,例如戏说东汉光武帝刘秀的《上天台》《打金砖》。前者描写姚刚打死郭妃之父郭太师,姚期绑子上殿请罪。刘秀念姚家父子对国家立过大功,只将姚刚发配湖广,待其将功赎罪,并劝慰姚期不要辞官。可是到了后者,剧情大逆转。刘秀轻信郭妃诬告,在酒醉迷迷糊糊中,降旨抄斩姚期全家,因而引起了满朝文武大臣的一致抗议。刘秀居然一不做二不休,将朝中精英斩尽杀绝,最后只剩下他一个孤家寡人,及至清醒过来时追悔莫及,痛不欲生,暴死在祖宗牌位之下。这出曾由李少春主演的大悲剧,久演不衰,每演都轰动全场。就悲剧的严酷性和冲突的尖锐性而言,足堪与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媲美。在老百姓看来,皇帝身边的高官,对皇帝的行为要起到监督作用,若是不敢反映下情,对君王唯唯诺诺,或一起干坏事,也是要遭痛骂的。
京剧中不以成败论英雄,而以有无马革裹尸、血战沙场、为国捐躯的豪迈气慨论英雄。长坂坡救阿斗,在曹军层层包围中“七进七出”的赵云无疑是英雄;不听岳元帅指挥,单枪匹马冲向金兀术、“挑滑车”阵亡的高宠同样是英雄。更为奇特的是,不管是大盗、剑侠、梁上君子、土豪、鸡鸣狗盗之流,只要敢于闯荡江湖,都可自称英雄。但有一点必须分清:真与假,善与恶。这种开放式的“英雄观”,使京剧舞台更加丰富多彩,绘声绘色,黄天霸、窦尔墩、高登、杨香武、时迁、金钱豹、真假美猴王……一个个栩栩如生。
京剧艺术的创作方法属于古典主义范畴,这与长期以来中国式的农耕文化影响密切相关。新文化运动之后,京剧里逐渐渗入了民主主义思想和资本主义因素。其艺术的总体特色即以演员为主体,用唱、念、做、打,手、眼、身、发、舞“四功五法”的程式来表演,以此形成理性精神鲜明、情感变化无穷的歌舞剧、经典剧、梦幻剧、荒诞剧,在世界戏剧舞台上独树一帜。
以上是我对博大精深的京剧艺术粗略的面面观。诸君是文学领城内的专家学者、学校校长、院长、博导、教授、小说家、编审、文研所研究员。乘新春之际,请允许我“倚老卖老”,作为已步入望九之年的老师,在向你们祝节之余,也希望你们热爱京戏,多看京戏。你们可以不唱,但不可不知,还要向学生多多传播该项艺术背后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