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13时许,当徐娜接到来自本报编辑的第一个购买电话时,对之后蜂拥而来的订单还没思想准备。30分钟后,微信上不断出现好友添加申请,微店也不断出现未读信息和好友添加申请。不少网友甚至成了李思懿的临时“店小二”,热心回答朋友圈里的提问,统计购买量,发送微店链接。
一颗颗温暖城市的心灵在跳动。浦东一名残疾人将本报的报道转发到400余人的微信群里;一些助残机构和志愿者也打算发起团购,或者提供进入大卖场的销售渠道。看到晚报的报道,有几千个上海市民用微信、电话或短信的方式鼓励李思懿一家,不少人下单购买。连贵州、广东、山东等地网友也纷纷咨询购买。
“苹果库存1008件”“985件”“492件”……记者每次打开微店,都看到库存在减少。目前,水果的库存量已减少过半。
为感恩各界爱心,李思懿一家决定,每销售一箱向公益组织捐赠1元的同时,每箱苹果赠送一袋新疆红枣,到她家或冷库自提两箱苹果赠送一箱香梨。虽然这会减少收入,但他们说,相比突如其来的销量,更感动的正是那些温暖的鼓励。
今天上午,李思懿终于抽出时间一条条阅读本报官微文末的感人留言:“相信晚报,所以下单”“姑娘,创业要深思熟虑!话不多说,单已下好了!加油”“上海这个城市很温暖 有爱的人很多”“我是党员,买两箱”……她缓慢而认真地打字回复:“感谢大家的爱,我会好好走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