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4: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3月03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赶趟崇明买水仙
王士雄
  王士雄

  元旦那天,妻要我作陪,一早出门,去趟崇明买水仙,我悉听尊便:“好嘞,但三天小长假,下午返程长江大桥会堵车,早点走,中午回。”

  七点十五分,我们急匆匆乘上地铁二号线,在科技馆站六号门出口,是申崇线一个集散地,上车后,妻就滔滔不绝,津津乐道,她在前哨农场待过六年,对崇明岛情有独钟,对崇明事念念不忘,聊起崇明水仙,什么雅号“玉玲珑”,什么六大特点,花多,复瓣花,皱卷成簇;花香,香气浓,吐芯喷黄;花久,含苞长,飘逸久香;花大,形体大,层层叠叠;花美,冰肌骨,亭亭玉立;最大优点,宜种植,不用雕刻,这是妻喜欢的理由。还掰着手指,跟我算,这次买几个。农场老林捎两个,舞友卢阿姨带两个等,共10个吧。

  十点一刻,我们到达了向化镇北港村百叶水仙合作社,我国最大的复瓣水仙生产基地。进门东侧,那一刻,阵阵清香扑面而来,有位姓施的花农,彬彬有礼迎上前来“你就是昨天来电的郑阿姨吗?”“是的”,我爱人会心一笑。妻可熟门熟路,有的还认识,进展销大厅,有崇明水仙传说、水仙种植管理等19块宣传牌,十分醒目,我边看边思,感受着崇明水仙的发展之路。“施家花厢”是种植水仙的百年世家,如今,注册成著名商标。县志记载,百年前,崇明水仙,因村多数人姓施,故“施家花厢”遐迩闻名,是当时上海种花的大家闺秀,如今,是上海著名的传统名花,与英国玫瑰齐名。当然,追根溯源,崇明水仙,种植悠久,距今五百多年历史,可至明朝正德年间,从那后,崇明水仙花落花开,起起伏伏。今年63岁的施克松,32年前,忙于生计,踩着脚踏车,奔波在崇明乡村,收购水仙花,目前,已发展250亩,生产约350万头种球,同时,规划350多亩,建设美丽的崇明水仙园。

  真不凑巧,没遇见这位掌门人,却碰到他爱人,65岁的童阿姨,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头布裹着只露脸,双目炯炯有神,皮肤黝黑,从这张脸上,可以看出一位奋斗者的勤劳与开拓精神。

  “快过来,侬讲抢辰光早点回,资料用手机拍摄,路上看,真笨。”妻大声疾呼,我恍然大悟,“好!来了!”径直奔过去,“十全十美”、“八仙过海”、“五福临门”、“福禄双全”等产品,展现在我们眼前,妻这也喜欢,那也爱,不知所措,非让我参谋拿主意,最终,还是选10个价廉物美的散装货,童阿姨拎得清,特意抱箱种球来,让我们挑个头大一点,花头多一点的,妻喜笑颜开,来一次值。

  大厅往里走,哇,玻璃暖棚,花团锦簇,一望无际,花架上摆放水仙,数以万计,含苞吐艳,翡翠玲珑,韵味飘香,蔚为大观。真是:借水花开自一奇,水沉为骨玉为肌。暗香已压荼靡倒,只此寒梅无好枝。我方知不枉此行啊!购完水仙,童阿姨盛情满满,十分好客,奉送两把水仙花,并邀去她家买点山芋、大芋头等崇明土产,最后,还送我们不少小芋艿呢,妻说:“够了,拿不动了。”我们满载而归,手拎肩背,似跑担帮的。

  马不停蹄,赶路返程,经长江大桥刚好一点,避开了滚滚车流,我们虽啃着面包,但心潮澎湃,“施家花厢”仍在脑中挥之不去,长江碧波荡漾,崇明日新月异,崇明水仙花,明年再相会!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全国两会·要闻
   第A03版:全国两会·要闻
   第A04版:全国两会·焦点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国际新闻
   第A07版:文体汇
   第A08版:动态/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人物
   第A10版:跨界/文体汇
   第A11版:夜上海
   第A12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3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
   第A1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15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16版:文艺评论/星期天夜光杯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A18版:上海珍档/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亲子
   第A20版:纪实/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新民海外
   第A22版:多彩中国/新民海外
   第A23版:新民海外/荷兰
   第A24版:西班牙/新民海外
江南早春即事
我陪母亲跳“慢三步”
我的老师高式熊
赶趟崇明买水仙
如意菜
我与《诗情画意》
新民晚报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A14赶趟崇明买水仙 2019-03-03 2 2019年03月03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