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把豆芽菜,叫做如意菜。因为,豆芽的形状,像“如意”的样子,乃讨个口彩。豆芽,最是平常不过的了,却也是有一些不平常之处。
小时候吃到豆芽,很不容易的。那时候没有农贸市场,只有供销社。供销社不是一般概念的商店,而是按照国家计划而“供应”物品的一个地方。豆芽,是鲜活的东西,难以较长时间地储存,所以,供销社里一般没有豆芽出售。要吃到豆芽,必须自己用豆子花时间来制作。这之间的细节且不说,至少要有一定的时间吧?于是,在我的记忆里面,吃到豆芽,一般是在隆重的节日。换言之,吃到豆芽了,那就是一种隆重。
后来,改革开放了,允许买卖了。这也是有个过程的。比方说,有的地方,养3只鸭子属于社会主义,养4只鸭子就属于资本主义了。因为,3只鸭子生鸭蛋自给自足,4只鸭子生鸭蛋就吃不完。吃不完就要去卖,一卖就是投机倒把,就是资本主义。你雇7个人干活,是个体户;你雇8个人,就是资本家。这是真实的历史。那么,豆芽在这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呢?
豆芽太小,被人看不上。于是,有胆子大的,就自家多培养出一些豆芽,在路边卖。也算是打个擦边球吧?买豆芽的路边,其实就是现在农贸市场的发祥地。卖豆芽,看起来毫不起眼,却使一部分人先富了起来。
但是,这个豆芽要做得好是不容易的。一粒豆子,就是双子叶豆科植物的种子。它的2片豆瓣,就是子叶。豆子发出来的长长的“芽”,其实不是芽。芽是2片子叶之间的绿绿的小东西。那么是根?也不是,根只是那个长长的部分的末端。一开始的时候,许多长长的部分的末端都有分叉,那个地方就是根,分叉则是侧根。而光溜溜的“豆芽”的主要部分,也就是食用的主要部分,是胚轴。所以,豆芽,不是芽,也不是根,主要是胚轴。为了防止“豆芽”的末端生出毛茸茸的侧根来,现在有了许多的办法。
1粒豆,含有许多的能量。以前的猎人和战士,喜欢炒黄豆作为随身携带的干粮,就是这个原因。当豆子变成豆芽,它的能量消耗了不少,却多出不少的营养物质来。所以现代人要减肥,或防止肥胖,豆芽是个好食物:营养丰富能量却很少。
知道了豆芽的这些,哪怕吃起来是如何的寡淡,感觉上也应该是饶有趣味的了。上海人说得好:豆芽菜,如意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