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广州召开的职业俱乐部准入工作会议上,中国足协副主席李毓毅表示,将用5至10年时间,将中超打造成“世界第六大联赛”,通过职业联赛的提升,推动国家队水平的提高。至于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李毓毅提到狠抓赛风赛纪、提高比赛质量、加强观众参与和育人造星四大手段。
联赛强国足兴
2015年中央出台足改方案后,中国职业联赛的进步有目共睹。中国足协在联赛、准入、大数据、青训和场地方面都做了不少努力,也取得一些成效。李毓毅提到,中超联赛已经表现出五大联赛具备的很多特点,而俄罗斯世界杯则给了中国足球一个重要启示,“表现好的国家队队员均出自五大联赛或者接近五大联赛水平的联赛,提高中国足球水平要朝着把联赛办成亚洲一流、世界第六大联赛的方向努力。”
打造“世界第六大联赛”,需要中超在球员表现、比赛质量、赛场氛围和公益活动等方面下更多功夫。李毓毅提到,过去两年,中超的净比赛时间显著提升,对场上违规行为的处治力度加大,本赛季更引入职业裁判制,赛纪赛风在向五大联赛的水平靠拢;联赛的上座率也不断提升,很多比赛座无虚席,成为市民的热门话题;俱乐部的职业化程度也越来越高,比如在球场方面,中国足协提升准入标准,促进了各俱乐部争取地方政府支持,现在,包括广州恒大、武汉卓尔等俱乐部都在所在城市完成球队基地的建设。
培养更多武磊
对决定联赛水准的因素——球员质量的提升上,李毓毅透露了具体的手段:要促进人才流动,帮助更多球员成长,他解释,因为只有好的球员流动起来,才会给其他球员更多成长机会。李毓毅拿上港俱乐部举例,当家射手武磊本赛季转会西甲的西班牙人俱乐部,但上港其他队员迅速成长,仍保持竞争中超冠军的实力,“武磊走了上港并不是就没有人了,吕文君、王燊超他们就起来了,如果走出去了,后面就成长起来了,你不走出去永远压住,永远就这几个人起不来。”
如今国家队水平下滑,而联赛中不少球员却身价畸高,李毓毅表示,根本原因是可以流动的好球员少,供不应求。这就促使俱乐部把目光放长远,下功夫育人造星。李毓毅希望,未来5至10年里,每家俱乐部都要培养自己的球星,提升足球市场价值的同时,反哺国家队,“如果我们16家中超俱乐部每家都培养出两个球星,而且这两个球星可以到世界上去参加联赛,慢慢我们国家队就起来了。”
创造公平环境
在打造“世界第六大联赛”的计划中,李毓毅还提到中国足协本身角色的转变。比如目前施行的严格的准入制度,要求职业俱乐部在财务、场地、梯队建制和女足等方面均符合标准,而这样做,足协不是给俱乐部“设卡”,而是扮演好服务角色,为联赛创造公平公正的环境。
李毓毅把准入原则归纳为“三不”:不允许做假账;不拒绝资源;不轻易说“No”。特别是在不轻易说“No”上,足协是本着提携、鼓励俱乐部的角度来进行管理,李毓毅举例,“比如说职业俱乐部的财务审计,普华永道审查下来感觉这个有问题,我们就让普华永道和俱乐部商量看看怎么整改,怎么把它提高。”
本报记者 金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