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乌克兰举行大选,角逐主要在泽连斯基和前总理季莫申科以及现总统波罗申科中展开。最终,泽连斯基以30.42%的支持率位列第一;现任总统波罗申科得票率为15.93%;前总理季莫申科获得13.39%的支持率。由于没有候选人获得超过50%的选票,泽连斯基和波罗申科将在4月21日的第二轮投票中一决胜负。那么,为何他俩能够脱颖而出?谁有望赢得最后的胜利?本版编辑特请专家做详细解读。
1 现总统与喜剧演员脱颖而出
问:泽连斯基和波罗申科为何能从39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
答: 本次大选,39名候选人代表着几十个政党参加了角逐。由于乌克兰近年来国内政治上党争严重,贪腐猖獗;经济上日益滑坡,民生艰难;外交上与俄罗斯高度对抗,东部地区则战乱频仍,而各候选人的竞选纲领则大同小异,缺乏令人眼前一亮的治国之策,因此选票分散,无法第一轮就选出新总统的结局在大选前已被普遍预计到。那么为什么波罗申科和泽连斯基又能从中脱颖而出呢?
选票排名第二的现任总统波罗申科是乌克兰著名的“巧克力大王”,2014年5月25日,波罗申科参加提前举行的乌克兰总统选举,在第一轮中以54.7%的选票成功当选。在此之前,波罗申科是一个从大商人转身为乌克兰国会议员的政商两栖人士。波罗申科总统由于在任期内的治国政绩乏善可陈,近年来支持率不断下滑。但波罗申科毕竟是现任总统,同时本人又是大商人,掌握有其他候选人不具备的行政优势和财政支持能力。波罗申科在选举前夕大打民族主义牌,在东部问题和克里米亚问题上不断挑起与俄罗斯的争执,去年底还组织海军船只强闯已经与俄罗斯合并的克里米亚半岛与俄本土之间的刻赤海峡,引发了地区形势的紧张,波罗申科本人则得到乌克兰国内强硬民族主义势力的支持。波罗申科的现任总统的行政资源及其本人的财政支援能力,使得他能够比其他候选人有更多的机会在媒体上露面宣传自己的竞选政策。
首轮选举排名第一的喜剧演员泽连斯基今年41岁,是一名喜剧演员,也是本次乌克兰总统选举的最大黑马。泽连斯基在今年年初正式成为大选的候选人,是乌克兰国内完全的政治新人。在此前,他最大的从政经历就是在2015年开播的政治喜剧《人民公仆》中,扮演一位历史教师戈洛博罗德科,因为一段粗口挖苦、埋怨乌克兰历任总统的视频意外走红,戈洛博罗德科因而受到网民热烈追捧,随后参选并当选总统,在出任总统后,戈洛博罗德科拒绝与寡头、贪官合作,惩治贪腐,革除陈弊,政绩斐然,获得人民支持。这部电视剧集中体现了乌克兰人民这几年的心愿:乌克兰以前是前苏联最发达的地区,工业上是前苏联的重要工业基地、农业上是前苏联的粮仓,科技教育十分发达,经济民生在苏联可谓名列前茅。然而独立三十年来,乌克兰始终未能找到一条适合本国的发展道路,政治动荡、经济凋敝、与共同生活了300多年的最大邻居俄罗斯交恶,乌克兰居然成为了欧洲最穷困的国家。乌克兰人民对过去政客们治国无能、贪腐成风的现象深恶痛绝,希望国家能够像电视剧中一样在一位与旧权贵毫无瓜葛的新人的领导下走出困境,走向光明未来,因此爱屋及乌,把扮演总统的泽连斯基当成了现实中的乌克兰总统的最好候选人。
2 决战各有优势目前难下定论
问:从乌克兰国内形势看,哪位能最终胜出?主要理由是什么?
答:4月21日,泽连斯基和波罗申科将举行第二轮投票以决定谁将成为下一位乌克兰总统。从现在选情分析,泽连斯基民调超过波罗申科,但是两轮制的大选有其固有特点,第一轮落后的选举人并非完全没有机会。
作为现任总统,波罗申科在第二轮选举中其实力并非像民调中的数据那样不堪。首先其掌握的行政优势使其可以在剩下的大约20天时间内控制政策节奏,出台一系列有利于其政治地位的政策以吸引和争取选民,甚至可以在投票前采取一些类似强闯刻赤海峡的出人意料行动来扭转选情。各国大选历史中,在两人对决中,现任领导人总是享有一定优势,有较高的胜率。另外乌克兰的一个特点对于进入第二轮选举的波罗申科也存在有利因素。在此次大选的所有候选人中,大部分是相对激进的乌克兰民族主义者,占到乌克兰人口一半以上的乌克兰语乌克兰族,届时将只有波氏这一个选择,所以第一轮失败者(包括前总理季莫申科)的支持者们其中不少人可能在在第二轮会转而支持波罗申科,这也是在各国历次二轮选举中发生过的事情。波罗申科最大的劣势在于执政五年在乌克兰民众中的口碑较低。根据世界银行2018年7月的数据,约25%的乌克兰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远高于2014年“广场革命”之前的15%。乌克兰月均工资从2013年的408美元降至2017年的267美元。乌克兰独立前是苏联国内最发达的地区,而现在,不仅是在欧洲内部,即便在前苏联范围内,乌克兰都是最落后的地区之一,仅仅20多年,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乌克兰民众强烈希望改变现状,告别过去的心态是波罗申科最大的选举对手。
反观泽连斯基,作为乌克兰政坛素人,在内政上他与过去乌克兰的权贵政治、经济寡头、贪污腐败没有什么关系,在外交上他与美国、俄罗斯以及欧盟国家都没有什么过深的关系,因而也就没有明显的相互敌对态度,相比起来,俄罗斯对待此次乌克兰大选的态度是只要不是波罗申科就可以,泽连斯基比较容易得到周边大国的更多承认。泽连斯基最大的优势在于其既定人设太符合乌克兰民众的向往和需要了。他在《人民公仆》中扮演的那位出身底层、愤世嫉俗、通过个人努力和普通民众的支持获得总统权力并利用这种权力励精图治使得乌克兰能够摆脱过去走向希望的角色几乎就是为乌克兰普通民众量身定做的总统形象。正如当今世界许多选举事态表明的一样,在互联网时代,选举的舆情和话语权已经不再由精英和权贵独占,通过社交工具软件普通民众也可以迅速扩大对候选人的支持并在财政上予以一定的帮助。
另外泽连斯基还有一项尚不为人注意的强项就是他本人虽然是政治新人,但并不是一个毫无经验、一无所有的年轻人。泽连斯基本人拥有法律学位,在从事娱乐业过程中也逐渐积累了不少资源,创建了价值几千万的个人产业,而且随着他成为可能的“未来总统”,自然还有很多原有的政治势力和经济利益集团逐渐开始跟随他。在选举之初泽连斯基的竞选团队几乎就是电视剧《人民公仆》的原班人马,但随着选情的开始,他周围也逐渐聚集起各种资深政治精英,在他的竞选顾问中包括前财政部长亚历山大·丹尼留克、前经济与贸易部长阿瓦拉斯·阿布罗马维修斯以及反腐运动倡议者谢尔盖·列什琴科等前政府官员。显然,在第二轮选举中,会有更多的政治经济精英人物会投靠到泽连斯基阵营。
应该说第二轮投票还存在不少变数,现在定论结果还为时过早,但根据各方面信息分析,笔者还是认为泽连斯基的赢面更大一些。
3 候选人竞选纲领没有大区别
问:这两位候选人在内政和外交上各有什么主张?
答:本次乌克兰选举虽然有大量政治人物代表各种党派参加竞选,但因为各种竞选纲领很多方面都互相雷同,没有根本区别,也没有什么能让选民感到振奋的政策取向。泽连斯基和波罗申科虽然名列前茅,但两人的竞选纲领其实也没有本质性的区别。在国内问题上无非都向国民许诺了美好的未来前景,要稳定政治、消除腐败、发展经济,提高民生,在外交上要争取成为西方阵营一部分,差异是现任总统波罗申科和政治新人由于地位和角度的不同,强调了不同的侧面和策略。
波罗申科在选举中避开具体的政策问题,而是充分利用民族主义旗号,把自己设定为乌克兰民族的代表,把自己与其他候选人的竞争宣传为乌克兰人民对自己和俄罗斯总统普京之间的选择,由此在外交上波罗申科的政策显得更为激进,要依靠美国和欧洲的力量,对俄罗斯采取强硬态度,主张坚决平定乌克兰东部地区俄语居民的地方政权,坚决收复克里米亚领土为此不惜使用武力等。
泽连斯基则因为此前与政界几无瓜葛,没有历史包袱,因此显得较为平和。在内政上,除了与其他候选人共同的稳定政治,发展经济,提高民生等,特别强调惩治腐败,主张被判犯有腐败罪的人终身不得担任公职。在外交上,泽连斯基也认为乌克兰最终需要成为西方的一部分包括加入北约和欧盟,需要收复克里米亚,但由于泽连斯基本人是出生在乌克兰东部的讲俄语的乌克兰族人,认为需要更多的平衡,否则欲速则不达。
4 中乌有望继续保持友好合作
问:新总统上任后中乌关系会如何发展?
答:自乌克兰1991年独立以来,中国与乌克兰一直保持着友好合作关系。1992年1月4日两国正式建交,2001年两国建立全面友好合作关系,2011年共同宣布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两国在各领域友好互利合作发展迅速,两国人民传统友谊不断加深。乌重视对华关系,支持中国在涉台、涉藏、涉疆等问题上的原则立场,各派政治力量均积极主张加强同中国的友好合作。
2017年中乌贸易额73.8亿美元,同比增长9.9%,其中我出口50.4亿美元,同比增长19.5%,进口23.4亿美元,同比下降6.2%。2018年1-11月,中乌贸易额87.3亿美元,同比增长31.9%,其中我出口64.2亿美元,进口23.1亿美元。目前,乌是我在独联体地区的第三大贸易伙伴,我是乌第二大贸易伙伴,也是乌在亚洲最大的贸易伙伴。中乌两国在工业、农业、军工以及文化科技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合作。两国的文化和人员往来也与日俱增,成果丰硕。2011年4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访乌,与时任乌第一副总理克柳耶夫召开中乌政府间合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正式启动委员会机制。委员会下设经贸、农业、航天、科技、文化、教育、卫生7个分委会和秘书处,每两年举行一次会议,对促进中乌合作起到规划、指导、协调、统筹作用。
乌克兰新总统上任后,迅速稳定国内社会局势、尤其是稳定经济形势、谋求经济发展都是其最重要的事务之一,而在这一领域,中乌两国有着广泛的合作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