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里或有“小惊吓”
最近上海的天气没有太多“创新”,未来一周的最高气温几乎走出了一条直线,除了下周二最高气温预计为27℃之外,剩下几日的最高气温都为28℃,但是,昼夜温差较大,少则4℃~5℃,多则近10℃。越是温差大,越容易造成夜间的辐射降温,因此,也容易在清晨出现辐射雾。不过,这个季节空气中水汽含量有限,雾的程度也比较轻,阳光出来后会很快消散。
国庆期间,天气或有一些“小惊吓”,台风和冷空气会陆续“登台”。中央气象台最新发布,今年第18号台风“米娜”于今天8时生成,热带风暴级,预计未来有可能会逐步向我国华东沿海靠近。也有预报称,这个未来的台风有可能将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东北暖脊的共同影响,走一个“抛物线”路径,在“十一”前后进入我国东海、靠近华东,随后转向去日韩。受其影响,国庆初期,上海将有一些风雨。
除此之外,北方一股冷空气也将在国庆假日初期影响华东地区,其强弱会对环流形势有所影响。据预计,10月5日前后,本市受冷空气扩散影响,会有一次云系增多伴有弱降水的过程,气温也将小幅下滑。
“秋高气爽”是何成因
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每到九十月份就会出现“秋高气爽”的好天气,常常是万里无云,雨量和雨日比前后的8月、11月两个月份都要少,这究竟是为何?气象专家解释说 ,秋高气爽是气温、气压、湿度、能见度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出现的景象。
秋季太阳照射的角度由大变小,地面所受的太阳光热比夏季显著减少,再加上9月初冷空气开始频频南下,促使滞留在长三角中下游的南方暖湿空气迅速南移,冷高压也趁机掌控这个区域。这种情况下,地面和高空都会变成在高气压控制。在高压区,下沉气流盛行,气流在下沉过程中,空气的体积受到压缩,气温因而增高,这使得空气的相对湿度变小,不利于云和雨的形成。这就是秋高气爽的主要成因。
中央气象台预报,未来十天,我国中东部大部降水都会持续偏少,这也让“秋高气爽”名副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