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年新春,亿万观众有幸在荧屏前,再睹阎维文高亢激越的《放马山歌》。在这鲜花、赞誉声的背后,阎维文曾走过一条艰辛的从艺之路,却鲜为人知。
阎维文出生在山西太原的一个普通家庭,但上苍却赐予他一个得天独厚的好身材。刚上小学时,阎维文就被市少年宫招去学习民族舞蹈。由于他天生对音律、节奏极有悟性;身体的协调性和柔软度又超群,加之,此时年少的阎维文已喜欢上了舞蹈艺术、肯主动刻苦用功地勤练基本功,舞技也日见长进,很快就鹤立鸡群了。
阎维文13岁时,就成了省歌舞团一名专业舞蹈小演员。两年后,山西省军区成立宣传队,又把阎维文挖走。从此,他开始儿时就向往的军旅生涯。
1979年,阎维文告别了九年的舞蹈生涯,考入总政歌舞团合唱队。
在总政歌舞团的日子里,阎维文受到浓郁的艺术氛围的熏陶,他又见识了更多心仪已久的各种流派、唱法的歌唱艺术家,眼界更开阔了,对声乐艺术的认知、理念也进一步得到提升。更重要的是,阎维文在团里结交了亦师亦友、亲密无间至今的著名男高音歌唱家程志。
当年的程志的名气如日中天。他把沈湘教授的一整套科学的歌唱方法,有的放矢地传授给阎维文,帮助他解决呼吸不深,中声区向高音转换时,声音位置的不太统一等技术上的疑难问题。
经过多年刻苦的学习、钻研和体会,进步神速的阎维文已能把西洋科学的方法,自如地融入自己的民族唱法中去,且形成自己鲜明的演唱风格。天道酬勤,在第三届央视“青歌赛”上,阎维文一曲清新亮丽的《峨眉酒家》以较大的优势,一举夺魁,从而也奠定了他在中国歌坛的地位。
歌曲《小白杨》是阎维文的成名作。1984年的建军节,总政歌舞团在北京海淀剧场举办一台军民联欢晚会,驻团作曲家士心根据阎维文独特的声线和鲜明的风格,专门谱写了歌曲《小白杨》作为晚会的主打歌,请阎维文演唱。清新优美的旋律,拟人化、朗朗上口的歌词,表现了边防战士无限情怀,与阎维文成长的经历相吻合。因此,他唱来特别有感觉。无论对作品总体的把握,还是音乐的表达、歌曲的处理,都匠心独具,给人耳目一新。
翌年,阎维文又携此歌,参加全军声乐大赛,勇夺银奖。从此,《小白杨》也成了阎维文的保留曲目。几年后,士心和军旅词作家石顺义,又共同为阎维文量身打造了反映战士心声的《说句心里话》,此歌也同样一炮打响。打那后,很多词曲作家都把目光聚焦这位歌坛正在崛起的新人,为他不断推出《母亲》《想家的时候》《一二三四歌》《举杯吧朋友》等新作。
有着鸿鹄之志的阎维文,对歌唱艺术有着更高的境界和更远大的理想。他不仅追求歌唱技巧的完美无瑕,更对自己所演绎作品中的每一乐句,甚至每一音符,都力求能唱到听者的心坎里。
近几年,阎维文一直在为普及、推广中国民歌而身体力行。阎维文说:中国有这么多好听的民歌,我们这代歌者有责任保留、传承它们。向民歌学习,是我艺术生涯永远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