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互联网域名系统等由国际互联网名称和编号分配公司(ICANN)代美国政府管理。ICANN是总部设在美国加州的非营利性国际组织,但不是纯粹独立的非营利性组织,而是根据与美国政府签署的合同,置于美国商务部监管之下。近年来,越来越多国家对此提出质疑,认为在互联网管理方面,“美国有一把后门钥匙”。2013年美国防务承包商前雇员斯诺登披露美国政府秘密监控互联网项目,进一步加深了各国的担忧,许多国家认为联合国或其他国际组织更加适合接管互联网。
美国政府14日宣布将移交互联网域名系统等的管理权后,美国国内舆论指责政府屈服国际社会压力,担忧从此在网络运行上给予外国政府更多权力。
美国商务部解释说,自1998年ICANN成立后,美国政府对ICANN的管理者身份一直是过渡性的,现在启动移交进程的时机已经成熟。ICANN首席执行官谢哈德不认同对移交的担忧,承诺提出开放、包容的移交方案,“不会危害互联网安全与稳定”。
必须指出,美国为移交方案设立了严格的前提条件,即移交给“全球利益攸关体”,不会接受“由政府或政府间机构主导的解决方案”,移交方案必须遵循保持互联网开放性等原则。换句话说,新方案将使各方对互联网实施松散监管,无疑让技术实力最强的美国仍能保持最大影响力。
无论如何,正如美国互联网维权组织“公众知识”主席基梅尔曼所言:“这是朝着解决关于如何管理互联网这一重要国际纠纷的正确方向所迈出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