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上奥运志愿者
1984年的夏季奥运会在洛杉矶举行,当时我正在美国洛杉矶南加州大学留学。快放暑假前,突然有位同学奔来告诉我,奥运会正在招募志愿者,而且指名要招中国留学生,但只招5-6人,要参加赶快报名。
哇!这真是个天大的好消息。体育迷的我,正愁穷学生买不起奥运门票呢!如果成为志愿者,一能看到世界顶级体育赛事,二又能看到中国运动员第一次重返奥运会参加比赛,那简直太棒了!但是心里不免有疑问:奥运组委会为什么一定要招募中国留学生志愿者呢?中国留学生当志愿者做什么工作呢?这其中一定有故事。
原来,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中国已经恢复了奥运席位,但因为苏联军事入侵阿富汗,中国和许多国家联合抵制莫斯科奥运,拒绝参赛,所以直到1984年,中国才第一次回归奥运赛场。而这届奥运在美国洛杉矶举行,苏联为了报一箭之仇,联合东德、匈牙利、保加利亚等16个国家共同抵制。当时的社会主义阵营中,只有中国、罗马尼亚和南斯拉夫参加。美国感到中国“够朋友”,因此对中国代表团的礼遇规格特别高。美国国务院决定跳开奥运会组委会,指派洛杉矶市长汤姆·布莱德雷直接负责接待中国代表团官员的一切事务。市长随后任命洛杉矶郡的一位名叫查理·李的资深检察官担任全权特派员,参与奥组委工作,负责接待中国代表团官员。
这位检察官的夫人是一位华人,因此他是个中国通,甚至还有个中文名字叫“李希”。接待工作的第一要事就是消除中国代表团官员到达美国后的水土不服。李希想出了一个“高招”:招募中国留学生志愿者担任中国代表团专车驾驶员。这样,一可以消除语言上的障碍,二可以让中国留学生在生活上帮助中国客人,比如解决带客人上中国餐馆的问题等等。当时南加州大学的中国留学生比较多,同时,南加州大学还是两个奥运村之一,于是李希立刻派人来招人,这才有了同学问我要不要当志愿者的事。
我立刻答应说去。当时离奥运会开幕已经很临近了,很快我就接到邀请,周末晚上去李希家吃烧烤,他要亲自面试我们。周六到了李希家后,除了检察官夫妇,还见到了中国奥运代表团的先遣特派员许放先生。其实这是中美双方同时对我们的面试,因为我们的工作是为代表团领导(这些领导都是部长级的干部)开车,所以还必须获得中方的认可。我们在检察官家花园里吃完晚餐后,被要求留下住址电话和驾驶证号码,要等通过联邦调查局(FBI)的背景调查(国内叫政审)后才能被正式录用。
三天后,我如愿成了奥运志愿者。我的工具是一辆崭新的福特牌豪华轿车,工作是中国代表团官员的专车驾驶员。
中国城夹道欢迎
中国体育代表团于7月23日中午抵达洛杉矶后,立即赶赴中国城参加中国驻洛杉矶总领事馆举行的欢迎大会,众多华人社团和留学生大约数百人参加了欢迎会。
上世纪80年代初,美国社会大众对中国大陆了解甚少,对中国刚开始的改革开放的了解也几乎是空白。中国体育代表团来到美国参加奥运会,对美国社会增进对中国的了解,更对增进华人对祖国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无疑起到了一种推动作用。这场欢迎会在当时的全美来说,是一种空前的盛况。当几百名中国运动员从一辆辆大巴上下车,夹道欢迎的华人和留学生都激动得齐声高呼。锣鼓声,欢呼声和欢迎标语,包围了中国代表团。
走在最前面的是李富荣,他是代表团副团长,很多人一下就认出他来了。李富荣从上世纪60年代中国乒乓球崛起开始,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最早的世界级体育明星,而且他素有“美男子”之称,所以当他一出现在欢迎人群面前时,许多人都惊叫起来,“李富荣”,“李富荣”,顷刻间,所有的照相机都对准了他。
我从小喜欢打乒乓。记得1963年中国乒乓球队在第27届世乒赛上大获胜利后,来上海举行过一次表演赛,我那时刚念小学,把李富荣视为当然的崇拜偶像。遗憾的是,看表演赛离球星太远,握手签名只能是梦想。想不到20年后,儿时的梦想在洛杉矶实现了,不仅面对面见到他,在奥运结束后的庆功会上,还得到了李富荣的亲笔签名并同他合影。
国家元首级接待
当时的代表团官员有国家体委主任兼团长李梦华,体委副主任兼副团长路金栋、陈先和李富荣;另外还有中国奥委会主席钟师统,他是中国体育界的元老;国际奥委会中国委员何振梁,他后来为中国申办奥运会立下了汗马功劳。所有这些官员,每人都配备了专车和司机。我载的是黄中。黄中是老革命,原国家体委副主任,1984年刚退下来,和荣高棠一样,担任国家体委顾问,体委内部都称他“老黄中”。
美国政府对中国代表团的接待规格在所有代表团中是最高的。团长李梦华和几位副团长都是政府正副部长级官员,加上前面说过的特殊情况,美国摆出了高姿态,给予李梦华国家元首级别待遇。李梦华的座车是一辆国家元首级的防弹车,两名特工24小时寸步不离保护。我曾问过他们是不是FBI特工,他们说他们是隶属于美国国务院的特工。代表团车队出行时,李梦华坐在防弹车中,左右各有一名特工,面向窗外而坐,两辆警车八辆摩托车在车队前后左右护卫。车队行进中在十字路口遇到红灯时,两辆警车先驶到十字路口中心两旁,挡住横向绿灯行驶车辆,整个车队风驰而过。有一次去中国城一家中国餐馆用餐,警方将餐馆所在整条街的交通都封锁了。这在美国很不寻常,封锁交通比过节还稀罕,只有总统出行或外国元首才有这种待遇。
超近距离看比赛
奥运首金是在射击场上决出的。黄中隔天就告诉我,比赛第一天代表团领导分头去各个赛场,但他决定去射击场,因为中国选手很有可能摘得本次奥运的第一面金牌。一旦如愿,这将是中国重返奥运的第一面金牌,更是中国和中国人有史以来的第一面金牌。黄中告诉我,根据以往比赛成绩,冲击金牌的任务落在王义夫身上。
射击赛场坐落在洛杉矶市东部的卫星城市奇诺山。我事先研究了地图,确定好行车路线,第二天,也就是1984年7月29日这个历史性的日子,一早,我从巴尔的摩酒店接了黄中和他的秘书张全胜,向射击场赶去。
洛杉矶奥运会是奥运有史以来首次全部由民间力量承办的运动会,资金完全由奥组委自筹。45岁的金融界人士彼得·尤伯罗思担任了奥组委总裁,他在财政管理上的卓越才华,使得本届奥运会财政非但没有亏空,反而盈利2.5亿美元。尤伯罗思采取的经济策略之一,就是充分利用当地现有场馆设施,不建新体育场馆。在这样的背景下,射击比赛被安排在一个旧的公共射击场举行。
第一个射击比赛项目是男子10米自选手枪慢射比赛,参加这项比赛的中国运动员是许海峰和王义夫。由于比赛场地是利用现有旧射击场,因此很小且比较简陋,运动员比赛的位置和观战的人群(主要是媒体记者和各代表团人员以及奥运工作人员)中间只隔着一排借用学校的课桌,运动员射击空隙时坐的椅子也是借用学校课堂的椅子。我和黄中就站在许海峰的身后,大约只有两三米的距离,许海峰的一举一动,我们都看得清清楚楚。
开赛后,王义夫打得很快,不多时就打完了全部60发子弹。而许海峰打得非常慢,一直是打打停停。或许因为压力太大,王义夫的成绩并不理想,而此时其他运动员还在奋战。老黄中连连叫道:“完了,完了,”转头对我说,“金牌危险了!”然而巧的是,另一位夺金热门瑞典选手也发挥失常,这样,历史的使命,就压到了许海峰的身上。
忘了举起照相机
许海峰极其冷静,打得慢极了,常常是举枪瞄准了一会儿又放下,隔了片刻又举枪,又放下,就是不扣扳机,或者举了几次枪又坐下了。如果某一枪或某两枪的成绩不理想,他也要坐下来静思,我们只能在他身后一边着急一边等。
就这样打打停停,停停打打,当他射完最后一发子弹,离比赛结束时间已经很近了。成绩一出来,许海峰得了第一,中国人的第一面奥运金牌就这样产生了!黄中激动地跑上去一把抱住了许海峰,还亲他的脸,而许海峰却因这突如其来的拥抱显得很尴尬。我当时也只顾欢呼和激动,竟然都忘了举起照相机,拍下这难忘的一幕。王义夫获得了铜牌。
比赛结束后,立刻举行了颁奖典礼。当时的条件还真是简陋,颁奖典礼就在射击场户外的草坪上举行,木板搭的领奖台放在草地上,领奖台边上竖了三根旗杆,奖台前拉了一根绳子隔开媒体记者和观礼人群,奥运历史就在这样的场景下被书写。
场地虽然简陋,但颁奖的规格却是最高的。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专程赶来颁奖。他同中国的关系一向密切,此次他也预感中国会得第一枚金牌,所以事先就来到射击场准备给运动员颁奖。黄中告诉我,这是萨马兰奇对中国的一番心意。颁奖开始,老萨还特别发表了讲话,然后是奥组委总裁尤伯罗思讲话,这是历届奥运会颁奖仪式的最高规格。接着许海峰先站上奖台,向人们招手,这时候他笑了,笑得很沉稳,没有很多运动员夺金后的那种激动万状的神情。萨马兰奇上前亲自为许海峰挂上金牌,并同他握手。随后银牌得主和王义夫分别上台领奖。
不以胜败论英雄
继许海峰摘得第一金之后的两三天内,中国运动员曾国强、吴数德、陈伟强、姚景远分别夺得四个举重项目的金银牌。8月1日,奥运开赛后的第四天,在洛杉矶西部的一家中餐馆举行了一个小型的庆功兼欢送宴会。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许海峰等第一批奖牌得主和部分结束比赛的运动员在次日便踏上归途,返回国内。
代表团离开洛杉矶那天,我去机场送行,休息室里,金牌运动员在一起合影留念,热闹非凡。朱建华和另一位田径运动员悄悄地躲在一块幕布的后面,盘腿坐在地上。我请求与他合影,他不愿意,我只能为他留了影。
朱建华曾是跳高金牌的不二人选,在此之前的一年内,他曾三次打破世界纪录。奥运决赛之前,朱建华的夺冠呼声如日中天,可想而知他承受的压力多么巨大。然而事与愿违,向2米36发起的最后冲击,三次起跳全部失利。我在看台上目睹了这悲剧性的一幕:第三次起跳失败后,他双腿跪在海绵垫上,没有站起来,右手高高举起,狠狠地一掌击在海绵垫上……其实朱建华获得的铜牌,是中国奥运史上的第一枚田径奖牌,也是整个亚洲在本届奥运会上取得的唯一奖牌,这应该是中国和亚洲的骄傲。直到20年后,刘翔获得中国第一枚男子田径金牌,其间中国男子在奥运会上,没得过一枚田径奖牌。
洛杉矶奥运,还有不少尖子运动员失利,在女子十米跳台比赛中,中国名将陈肖霞也失利了。比赛后我见到陈肖霞请她合影,她说:“这次没跳好,以后再也没有机会了。”话语中充满了无奈。
许海峰夺得中国奥运史上第一金,使他成为和平年代的民族英雄而被载入史册。王义夫无缘奥运第一金,但他先后六次参加奥运,最终两次获得金牌,一直坚持到身体条件不再适合参加比赛为止,这是真正的奥林匹克精神。从这个角度来看,王义夫也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从1984年的洛杉矶到2016年的里约,无数的辉煌也伴随着众多的悲情。时代在进步,我们应以宽容的心情,为每一个参赛运动员的艰难拼搏喝彩,而不论他们的胜败如何。因为奥运精神的最终体现是“重在参与”,有全世界运动员的参与,有全人类的参与,金牌,才更熠熠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