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项目首期将用两年时间,规范化地培训近十名住院放射物理师,包括通过30%复旦大学上课、70%由美国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网络授课,在各临床科室轮转,以及中美间互派交换生等形式,联合培养具有一流理念和技术,能够胜任临床放疗中方案设计、靶区确认、患者保护和设备安全等任务的“放射物理师”。首批学员均为已入职肿瘤医院,专业为医学物理、生物医学、核物理等的硕士、博士毕业生,今后还将考虑收录计算机、数学等学历背景者。
“正常情况下,临床上每两名放疗科医生,至少需要配合一名放射物理师。现在一些发达国家的配比,一般要达到1:1。”肿瘤医院放疗中心副主任胡伟刚告诉记者说,我国目前拥有1万多名放疗科医生,物理师大概有3000人,两者的比例仅仅是4:1甚至更低。而且因为没有相应的职称系列,整个队伍人员来源各异,不少仍为技术员、护师等,并不能够达到一些高新技术所要求。
据称,目前我国各类肿瘤患者中,约60%以上者会或多或少需要接受放射治疗。行业技术的发展以及放射治疗的安全,都对作为临床放疗医生与放射技术员之间“桥梁”的放射物理师,提出了优化方案、提高技术、同时开展临床研究的岗位要求。近年来,国内几大肿瘤中心,都在各自尝试进行放射物理师的培训。上海肿瘤医院自2011年起步,先后有针对性地培养了3届6名物理师,均已上临床一线工作。
肿瘤医院院长郭小毛教授表示,囿于长期以来没有专门的学科设置及相应的职称系列,我国放射物理师的临床工作一直不甚到位。此次我们尝试与国际一流团队合作开展放射物理师的培养,希望成为进一步提升我国肿瘤放疗品质的又一个好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