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人生路,没有人知道自己会在哪一站“下车”,到了某个阶段,身后事常常会成为烦心事。
窃以为,一个人只要活得有滋有味,身后事其实已经不重要了,自己要做的,是把剩余的时间尾巴好好用来弥补人生的缺憾,就像过去有些穷人吃饭,最后还要把盆子舔几下,根本不用去想盆子由谁来洗的事。
事实上,逝者的身后事,往往未必会按他生前的意愿发展。敬爱的周总理对自己的后事并没做什么安排,但他去世后,却出现自发的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感人场面;香港歌星梅艳芳生前把梅妈的生活费,外甥女侄儿的教育费,以及社会捐赠事宜都做了潜心安排,但她尸骨未寒,家人就打起了巨额遗产的官司……既然如此,我们何不达观洒脱一点,干脆让身后事顺其自然?
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决定了我们的身后事是不可不办的,但人各有志,身后事也不尽相同,甚至差异还很大。有的名人穷其一生努力,书信、札记颇丰,风烛残年肯定没精力去整理的了;有的富人一世打拼,积累了可观的财富,耄耋之年也用不光了,他们自然应该把自己的打算向值得托付的人交代清楚,尽量做到不留太多的遗憾,也让管后事的人多少有个依据和约束。但这个世界毕竟如吾等平头百姓者居多,没人家那么多的烦心事,因此,大可不必为身后事多虑,只要坚信不会没人办,轻松快乐过好晚年生活就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