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老人的身后事,祖先早有训示:“厚养薄葬”!细细领会,祖先的遗训确实合情合理。老人身后事的处理,不管由谁来操持,也不管仪式有多隆重,场面有多风光,毕竟所花时间,精力,金钱都是有限的,而且,从唯物论的角度看,“死去原知万事空”,逝者都不会知道,只不过是寄托和表达活着的人哀思罢了。如果以古训所示:薄葬,丧事简办,拿现在的流行语来说,那就“根本不是事儿”了。而厚养,却是我们需要花大力气和大心思的!
经常有人说,让老人体面地离开。但我要说的是,让老人体面地离开之前,先要让老人体面地活着!现实是,在老人暮年最需要赡养和关爱的时候,有子女相互推诿的;有子女强行干涉父母再婚的;有的为了保护自己的遗产权益,粗暴干涉父母花钱的;有的把老人往养老院一送,自己几个星期都不露面;更有甚者,老人尸骨未寒,尚未入土时,子女已经对簿公堂,争夺遗产了。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此类子女又会在老人的告别仪式上呼天抢地,“悲痛欲绝”地出色表演之后,在“豆腐饭”的席面上推杯换盏,划拳敬酒,似乎是在出席喜宴!?
当然,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巨大的生存压力,做子女的也很不容易,在为稻粮谋生的同时兼顾小家庭和老人赡养,难免会顾此失彼,捉襟见肘,甚至焦头烂额!但这决不是我们忽视老人的理由吧!想想吧,我们的父母在任何困苦的条件下,何曾有过放弃抚育关爱自己子女的义务?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我们真的心中有老人,行动有表现,老人是能理解和体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