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人士认为,日本高调援助非洲的背后隐藏着诸多利己的经济和政治图谋,但由于种种因素的掣肘,这些图谋最终未必能够实现。
宣布援非计划
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政府对此次会议极为重视,将其定位为继5月七国集团伊势志摩峰会后日本今年的又一重大外交活动。安倍亲赴肯尼亚出席会议,成为15年来首次访问该国的日本在任首相。
安倍27日在会议开幕式上宣布,今后3年内,日本政府和民间将向非洲投资总计300亿美元,并实施1000万名人才培养计划。他还提出要设立“日非官民经济论坛”,日本政府阁僚及经济团体高层要每3年访问一次非洲,以谋求加强双边经济关系。
根据日本政府在会上发布的援非计划,日本将主要在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卫生体系、人才培训三方面进行援助。日本执政的自民党还向相关非洲国家派遣议员代表团,分3组访问13个国家,与各国相关人士展开对话协商,建立联系。
隐藏利己图谋
分析人士指出,日本高调作出一系列承诺,看似是对非洲的重视和“慷慨”援助,但背后隐藏着利己的经济和政治图谋。
在经济方面,非洲丰富的资源是日本看中的目标。近年来,随着非洲经济发展,非洲市场越来越受到日本关注。
分析人士指出,日本对非贸易和投资有着明显的资源导向性,其对非经济合作主要集中在南非、肯尼亚、埃及、尼日利亚这些资源丰富或战略地位重要的国家。
在政治方面,日本企图通过经济援助扩大其在非洲的影响力,以实现争取“入常”和与中国展开竞争的目的。
本世纪初,日本表明要争取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但这一努力在2005年遇挫。日本意识到,拥有50多个联合国成员国的非洲是一个“大票田”,日本要“入常”,非洲国家的支持不可或缺。安倍在本次会议的演讲中称,联合国安理会改革是日本和非洲的共同目标。他呼吁与会领导人为达成这一目标共同前进。
“眼红”中非关系
另一方面,中国与非洲关系快速发展,日本对此早就“眼红”。本次会议上,日本的对华竞争意识暴露无遗。安倍在演讲中多次强调“质量”一词,日媒称此举意在打造所谓“有别于中国”的日本形象。
安倍还提及要与非洲在海洋安全问题上合作,称要把连接亚洲和非洲的海洋之路打造成“远离力量与威压、重视法治和市场经济之所”,日本媒体称此言针对的正是中国海洋活动。
图谋难以实现
分析人士认为,尽管日本加强对非合作声势很大,但实际实施中存在诸多问题,日本通过援助拉拢非洲国家支持其政治野心的目的难以达到。
首先,日本经济长期低迷,无法持续支撑大规模对非援助。肯尼亚计划部前经济顾问切格指出,在过去20年里,每当日本经济陷入困境时,日本就会大幅缩减对非援助。
其次,尽管日本政府已将对非援助由直接援助逐渐转为官民合作援助,甚至以民间投资为主导,但日本企业对非投资意愿不足,并且在成本等方面竞争力低下。目前在非洲运营的日本企业只有687家,与全球范围内的7.1万家日本企业相比,不足百分之一。
再次,援助非洲的方式不受欢迎。日本对非合作深受西方国家援助思维的影响,援助往往与受援国国内政治问题挂钩,受援国对此多有不满。 严蕾 金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