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7: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12月10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也入“微信”族
吴莉莉
  吴莉莉

  我没有“微信”,不想用,也不会用。广中路街道的“生活服务中心”和“老龄办”为老人开办了学习班,负责人邀我去听听,不好意思拒绝。出门遇邻居,他也六十好几岁了,问我去哪儿,如实告知后一脸惊奇:“用微信还要去学习班?我付水、电、煤费,门都不需出,侬……”不等他说完我已脸色讪讪,尽管我的学历比他高。

  不用微信,为此被亲朋好友批评过多次。手机这小东西,叫人爱恨相加。没它不方便,有它也讨厌。一机在身等于被绑,随时被传唤,自由不再。本人做事一向慢人几拍,当年办公室里一台电脑众人公用,我从不去碰它。电脑办公普及后,每人桌上摆台液晶屏电脑,实物在前,不是摆设。听年轻人键盘敲得滴答响、看他们双指灵巧翻飞也心生羡慕,有这群后生鼓励与帮助,终于我也入了流。

  信息潮流逐浪而高,“微信”早已遍地开花,从几岁的小伢儿到白发老人,都成了低头族。我患颈椎病几十年,去年又遭胸椎骨折,人都挺不直了,低头看手机、读微信实在困难,所以久久不愿入列。曾有朋友诧异:现在还有不用微信的人?我很不解:自己从来没“微”过,不照样走南闯北?

  现在不行了,给本人洗脑的是学校的退休网络小组。退休活动的通知方式早与时俱进,从邮寄书面通知到户换成打电话口头告知,再升级为发“微信”,手指轻点,大小事瞬间搞定。可组里还有几个后进分子不用微信,这就难为了小组长马老师,她只好另行告知。可事一多,忙时难免疏漏。前些日子马君电话过来,语气委婉:“组里不用微信的只剩你一个啦”。锣鼓听音,本人成了剩婆!“剩婆”之谓不好听,这还事小,给组长添麻烦事大。谁劝我入微信群都可不理睬,退管会是娘家,娘家的话哪能不听?于是就有了开头的一幕。

  微信学习班办得好,亲民又实在。学制设为五课时,学生若过不了关,还可留级。两堂课听过,我已浅悟其道。

  开了“微信”始知它的好,联络便捷、信息量大,但烦恼也紧跟而来。我不想扰人,更不想烦己。手机傍身,悦耳的鸣叫声时刻响起,有信“微”来你总得看,信息多时如雪片纷飞:有用的,无聊的;叫人开怀的,让人郁闷的;还有唇枪舌剑的口斗……入群易,择群难。群建多了,被微信捆绑而沦为信奴,整天眼花、颈酸、手指硬,何苦呢?本人年已入暮,来日须追,家藏的好书尚未细读,读书乃是要紧之事。我可以亏欠人际的交往,不能亏欠无声的朋友。玩“微信”不难,掌控有度不易。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中国新闻
   第A05版:国际新闻
   第A06版:新视界
   第A07版:新视界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人物
   第A10版:话题/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动态
   第A12版:赛事/新民印象
   第A13版:赛事/新民印象
   第A14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5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
   第A16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18版:记忆/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译文
   第A20版:新智/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A22版:上海闲话/星期天夜光杯
   第A23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A24版:家装专版
新米
也入“微信”族
图片新闻
南北“数九歌”
半个世纪的班长
呆人看鲜秤
“研墨斋”记趣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A17也入“微信”族 2017-12-10 2 2017年12月10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