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7: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12月10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呆人看鲜秤
薛理勇
  薛理勇

  “獃”的简体字为“呆”,普通话念“呆”音,上海话念如“眼”,如呆大、呆笃笃、呆瞪瞪、呆头呆脑等。以前,中国民间买卖中称重主要使用杆秤,杆秤由秤杆、秤砣、秤钩(盘)、秤扣等构件组成,秤杆上有刻度,称之秤星或秤花,称重时,当秤杆保持水平状态,秤砣所在的秤星的刻度就是所称之物的实际重量,如秤杆下沉,说明物体的实际重量小于秤星刻度指示的分量,有利于店家,不利于顾客;如秤杆上翘,则物体的重量大于秤星刻度指示的重量,有利于顾客,而不利于店家。上海方言把秤杆上翘讲和写做“鲜”(沪音念xi),在购物时,家庭主妇会对摊主说:“阿拉是老客户,客气一点,称得鲜点”。沪谚有“獃人看鲜秤”一词,比喻只看表面现象,容易上当受骗的人。

  许多人弄不明白,上海方言为什么把称东西时,秤杆往上翘讲做“鲜”。“鲜”的本字是“轩”(沪音念xi),《诗经·小雅·六月》:“戎车即安,如輊如轩。”近人高亨注:“輊,车向下俯;轩,车向上仰。”“轩”本来指没有顶盖的车厢,古代的马车,为了使驾车人看清前方,驾车人的座位设计得较高;车厢是搁在车轴上的,坐车人的位置较低,坐车人必须仰起头才能看到前方,所以,“轩”有仰视、上翘的意思。成语以“轩轾不分”喻高低不分;“轩然大波”本意是很高的波浪,成语喻很大的纠纷或风潮;“气宇轩昂”当然指往上看,很神气;而“鼻偃唇轩”就是“塌鼻头,翘嘴巴”。谚语“呆人看鲜秤”应为“獃人看鲜秤”。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中国新闻
   第A05版:国际新闻
   第A06版:新视界
   第A07版:新视界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人物
   第A10版:话题/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动态
   第A12版:赛事/新民印象
   第A13版:赛事/新民印象
   第A14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5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
   第A16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18版:记忆/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译文
   第A20版:新智/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A22版:上海闲话/星期天夜光杯
   第A23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A24版:家装专版
新米
也入“微信”族
图片新闻
南北“数九歌”
半个世纪的班长
呆人看鲜秤
“研墨斋”记趣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A17呆人看鲜秤 2017-12-10 2 2017年12月10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