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5: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9月16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陈原印象
卢润祥
  卢润祥

  在首都一个简陋公寓里,拜访心仪的语言学家陈原先生。圆圆脸上露出微笑,仿佛相识于老早,看似一介书生,于亲切里感受到“性情中人”魅力。早年,陈原先生毕业于中山大学,后到北京任三联书店编辑、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商务印书馆总编辑、总经理等。作为一位著名的出版人、学者,他低调平和、不讲享受,衣着简朴,住处不宽,也没有装修过,他自认是“书迷”,书架却是用粗铁条打造,这一切都和他的学识、名声、身份、地位不相称,但却与他不事奢华不出风头的主张合拍。他曾自谦为“四不像(官不像官,民不像民,作家不像作家,学者不像学者)”。他的文字读来睿智幽默,有出人意表的新意,随性散淡而篇章简短。当时浙江人民出版社要出一套包括黄裳、施蛰存、钱锺书等大字本散文集,也邀他编一本《陈原散文》。陈原先生说:“当时我几乎以为自己听错了”,因为他一直认为自己所写大多是应景之作,有时甚至只是写给自己看的“自言自语”,好像不是什么散文!实际上其文是言之有物、短而精审,且能读出味道的:《作文秘诀》一文说:他欣赏清人刘大櫆“简为文章尽境”的话,认为简约、无废话,多一字太长,少一字太短才是真正的佳文。《后,后,后》一文批评某些人喜欢瞎加个“后”字的乱象:“哎哟,什么后现代主义,人已到了后死亡期,呼出后语言?不知是后意识还是后无意识。此时,人已吃过后午饭、喝了一杯后咖啡,爬上后阁楼睡了个后午觉,陷入后昏迷,自己变成后自己,我变了后我?”轻松随意谈笑中妙语连珠、入木三分!难怪《陈原散文》出版后不久,即应读者要求重印达三万多册。

  回忆往昔,记得我曾以《语海》(上海文艺社版)特约编审身份,由社里的一位工会负责人和我一起赴京拜访他,当时带去了一个《语海》试排本,他翻阅后说:有了《辞海》再搞一本系统收录民间语汇的大书是很有意思的。说,贵社出了几十种民间语言的书,都很受欢迎,编《语海》是有基础的。他建议进一步制作资料卡片,找寻深埋在古代话本、笔记、鼓词、弹词、文书、唱词,乃至近现代小说中的民间语,甚至也可以向民间公开征集!这样的《语海》也一定会因收录丰富新鲜而有生命力,成为传世之作。先生甚至对编排形式也发表了意见,他的提议得到编委会的重视,以后,我们陆续读了几本新整理的古近代小说及通俗文学作品等,发现不少俗语,并编入书中,终使这部由陈原等任总顾问、温端政总审订的前后编了十年的书在千禧年顺利面世!这里,自不应忘记陈原老的指教和贡献。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特别报道
   第A05版:特别报道
   第A06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07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文体汇
   第A10版:动态/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聚焦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4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A15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16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纪实
   第A18版:文艺评论/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A20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22版:新智/星期天夜光杯
   第A23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A24版:品质生活/星期天夜光杯
同一朋友圈的老柴与小契
我们这里很幸福
陈原印象
松庐论道图(中国画)
小窗之思
年纪越老,越要健身
澄心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A15陈原印象 2018-09-16 2 2018年09月16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