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8:上海闲话/星期天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9月30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蛐蟮修龙天来上
叶世荪
  文/叶世荪

  2015年9月,《新民晚报》有篇介绍清代顾张思《土风录》的短文说:“苏州土得掉渣的词语在《土风录》里能找到不少,如曲蟮”。曲蟮就是蛐蟮,指的是泥土中的蚯蚓。

  上海话中有不少与蛐蟮有关的熟语:“田里蛐蟮一肚泥”(不学无术),“猫嘴里挖蛐蟮”(夺人口中之食),“一方蛐蟮吃一方泥”(各有自己天地),“蛐蟮剥落皮”(一无所有),“蛐蟮唱山歌、有雨也勿多”(蚯蚓发声预示少雨),“蝼蝈唱得口凹酸,蛐蟮落仔好名声”(欺世盗名)等。沪剧《罗汉钿》有句台词:“指望你们蛐蟮修龙天来上,为什么偏要蝼蛄打洞泥里登。”这“蛐蟮修龙”也是一句熟语,意思是修炼升华。据说当年沪上名人杜月笙在中汇银行开张仪式上也曾自嘲说:“伲是强盗扮书生,蛐蟮修成龙。”

  蛐蟮虽说生长在泥土里,可是这个名词却是出自古典,并不土气。我国第一部按部首分门别类的汉字字典、南朝梁大同九年黄门侍郎兼太学博士顾野王撰写的《玉篇》里就有记载。历史地位极其重要的音韵学著作、宋代官至尚书右丞的丁度等人修订的《集韵》里也有记载。晋代崔豹《古今注·鱼虫》:“蚯蚓,一名蜿蟺,一名曲蟺。”《本草》:“蚯蚓,一名蛐蟮,一名土龙”。宋代俞琬(俞琰)撰《席上腐谈》:“蚯蚓一名曲蟮,善长吟于地下,江东人谓之歌女。”说明蚯蚓、蛐蟮是同时被使用的。这两个名字的源出,也颇有相似的解释。说蚯蚓,“因爬行时,先向后伸,垛起一丘再向前行所以得名。”而蛐蟮则是“乍逶迤而鳝曲,或宛转而蛇行;任性行止,击物便曲。”皆与其身形有关。

  据说,我国很多方言都拿蚯蚓叫蛐蟮,如:浙江、山东、山西、四川、贵州、河南、安徽等地。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新视界
   第A07版:新视界
   第A08版:综合新闻
   第A09版:文体汇
   第A10版:动态/文体汇·广告
   第A11版:文体汇/聚焦
   第A12版:动态/文体汇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家装专版
   第A15版:大虹桥专刊
   第A16版:大虹桥
   第A17版:大虹桥
   第A18版:大虹桥
   第A19版:专版
   第A20版:专版
   第A2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2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A2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2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25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
   第A26版:文艺评论/星期天夜光杯
   第A27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A28版:上海闲话/星期天夜光杯
   第A29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A30版:品质生活/星期天夜光杯
   第A31版:星期天夜光杯/亲子
   第A32版:纪实/星期天夜光杯
老底子个茶馆店
难忘葱油拌面
一张包书纸个变迁
蛐蟮修龙天来上
葱烤河鲫鱼塞肉
“脚高脚低”与“脱头落攀”
新民晚报上海闲话/星期天夜光杯A28蛐蟮修龙天来上 2018-09-30 2 2018年09月30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