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0: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8月31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泊居上海的辰光
张晓景
本版插图 叶雄
  ◆ 张晓景

  1  铁门瞬间紧闭

  上海话说时间叫“辰光”,这是我一个外来人在沪语电视节目中学到的。

  4年前,我在书店内退离岗,身体还行,精力旺盛,本想趁空闲赶紧写点东西,然后再去打一份工,补贴补贴,可在上海工作的儿子,非得催我照管家庭。没得办法,我只好去当“老年漂”了。如今绝大多数做父母的,不都这样嘛。

  第一次在吴家巷下车,我对大上海的一切都觉得新鲜。在等候儿子接我的辰光,我竟像小孩一样傻呆呆地,望着民航飞机一架接一架从头顶低空呼啸,直往附近的虹桥机场下降。呵,飞机半小时掠过的数量,竟比安徽的太平客运站一天开出的班车还多!

  儿子一家三口已入了上海籍,成为了新上海人。家是在黄桦路的龙柏二村,这里是建于上世纪90年代6层高的老住宅区,居民大多是从静安寺那儿动迁来的。

  开初,我在儿子儿媳买的403室进进出出,下面3层的人听到我的脚步临近,刚打开的门就会关闭。如碰巧在开门时见我从楼道经过,主人的一只脚本来已迈出了门,但突然就像危险临头,啪!防盗防贼的那道铁门瞬间紧闭。急促响亮的关门声音,震颤着我。我还察觉到,主人正在透过猫眼盯着我的一举一动。唉,身居这样的环境,真感别扭,心里五味杂陈。

  小区狭长的花园里,每天汇聚几小堆的人,大多是白发苍苍的老太和老头。他们用上海话在尽兴交谈,我从他们的话语里,只能大概听懂一些内容。他们见到我这陌生人,喜爱在小区东张西望,虽然昏花但却机警的双眼,好像一直在审视和跟踪我:这人是从哪来的啊,怎么老在小区里逛来逛去的?

  我觉得好像孤家寡人,不免心里有气:这上海人也真是的,怎么能这样对待外来人呢?还是在老家好,熟人和邻居经常敞开门打着招呼,或就那么随便站在门口说些事情,开些玩笑。这里倒好,在自家门口来来去去,竟会被人当贼防范?

  家务忙好的空闲辰光,我便在龙柏区域走动,看到这里道路的名字都和林本植物有关:青杉路、紫藤路、白樟路、红松路、兰竹路……我犯惑,这一块以前是不是森林呀?不由更想起老家的山林。我在黄山脚下活了半个多世纪,自小与大大小小的山头做伴,看惯了神韵多彩的山色与变幻多姿的云霞。身处这座大都市,繁华美丽的现代景象倒是见识不少,但总觉得没有我们那儿的自然景观与人贴近。没隔好长辰光,我对这里的空气和喧闹的环境便厌倦起来,即使儿子每周都带我去热闹好玩的地方,我的思乡之情仍是难以挥去。在这里,除了钻进403的栖身之所,身子可有一处安歇之地?我的根,恐怕还是生长在黄山那片灵秀的土地。那儿的天空洁净,那儿的星月明亮,那儿的人和物都沾着我的相思。

  2  人海中遇熟人

  思乡情切,我爱上了逛菜市场,想在那儿多停留,为的是与那里的安徽摊贩没话找话地多扯几句。可有些摊主谈起来是老乡,看起来也挺热情,但或许趁我正陶醉老乡情中,在斤两上却温柔地宰我一刀……当然也有很多好老乡,我常光顾他们的摊位,每次价格都会主动优惠一点,如发现我口袋里钱不够,或者遇上我没记得带钱,便对我说声:你下次再来付钱也行。在这么信任我的老乡面前,我当然要维护做人的信誉,顶多隔一天,我便会将所欠的钱如数奉上。

  在小区里走动,遇到也随孩子由外地来漂的人,我便主动上前搭腔。碰上了来自泾县、旌德、青阳的乡邻,我更加兴奋不已,与他们没完没了地长聊,直至在意犹未尽中歇场。

  好在,邻居丁大姐和我儿子儿媳已熟。丁大姐曾在黄山茶林场当过10年知青,对太平县很了解。我们之间自然生出不少共同背景的话题。谈起黄山茶林场,她刻骨铭心的感慨很多。她热情地把我请进屋,翻出一本纪念相册给我看。这是我首次迈进一个上海人的家庭。我高兴地说,这本老照片我在单位看过。她说,你怎么会看到过?我说你记得黄山茶林场有个书店吗?那个书店是我们太平新华书店与茶林场合作开的一个点,负责书店的那个人叫吕峰,是第一批下放太平的上海老知青,有一年他回太平探望朋友和老同事的时候,曾将这本相册带到书店给我们看过,上面不仅有他站在书店的照片,还有著名资深媒体人士曹景行,以及太平县体委王国辅教练和另几个我都认识的人。哦,原来是这么回事啊,哎,吕峰就住在这附近的七村耶,我和他都在虹桥镇老年合唱团,哪天我们合唱团在一起搞活动的时候,我跟他说一声。丁大姐高兴地说。我说那好呀,可惜我没他的电话号码。

  没隔几天,热心肠的丁大姐就将吕叔叔的电话号码交给了我。我与吕叔叔联系上了,他带着水果首先登门来看望我。礼尚往来,他家离这儿不过一公里,我也多次登门拜访,与他以太平的人和事为主题,敞开话匣子,不计辰光,聊了好多回。

  身处茫茫人海偌大的上海,不曾想还真会有熟人就在身边!我不禁感叹,真可谓天地之大,而世界又如此之小。没多久,在小区里又遇上了一个来自黄山区的保姆,巧的是,她的舅舅竟与我在两个单位都同过事!

  3  孙女成融合剂

  从无人理睬,出门不见一个熟人,变得交往圈已开始增大,我的心情也渐渐舒展开来。

  楼下有个租公棚卖菜的河南商丘人,平常大大咧咧,说话无遮无挡,店门口常聚集着一帮上海老居民叽叽喳喳,挺热闹的,我便在买菜和不买菜的辰光凑过去,用不标准的普通话和他们搭话。渐渐地,“米西(苋菜)”、“戆大(傻瓜)”、“伐来赛(不行)”、“老好切(特好吃)”这些简单的上海话我也能听懂了。不过对那快节奏一大串像闸门放出来的话语,我仍然听得一头雾水,呆在一旁,睁大眼睛只管点头,露着笑脸嘴里发出嗯、是的、差不多等似是而非的话。在学沪语这方面,我倒是衷心佩服那些保姆。我也接触过好几个,有些人闯荡上海没多少年,如不与她们细谈,光听她们嘴里流畅的上海话,还以为她们本就是地道的上海人哩!

  孙女出生后,做了爷爷的我,在老家呆的辰光就更少了。孙女长得漂亮可爱,聪明伶俐,她记性好说话也早,小嘴里蹦出来的词汇也很丰富,模样很是招人喜欢。抱她在户外玩耍,小区里是人见人爱。尤其是很多中老年妇女,见到了她一扫平常藏匿不露的情感,停下脚步就在路边,夸这小宁好白相(小人好玩),逗她玩,还教她学讲上海话,分别时还不忘朝她挥手用上海话说道:再会、晚歇会、明朝会。一来二去,生人中又多了熟人,街上、商店、菜市场见面了,都会相互绽开笑脸打招呼。

  4  老人结忘年交

  个性使然,在异乡居住,我仍持在老家做人行事的准则,不掺和别人的是非,不该说的话,绝不乱说;不该做的事情,打死我也不做。小区里的住户,也有个别爱说别人的,但我听到了却装聋作哑。但如果遇到什么需要我“出手”的事,我也绝不含糊。

  好几次遇到几位老人拎物品上楼吃力,看到了,我会顺便帮老人提到门口。有个邻居,原先与我照了面,眼不旁视,就像没看到人似的。一天大雨突降,衣服晒在外面,这家人在室内竟不知道。没顾虑什么,我便赶紧去敲这家的门,迎来的是女主人的不停道谢。再有一次,这家人送客出门,门被关上钥匙落在屋里,我和儿子给他家男主人打开了自己房门,让他便利地从厨房爬窗钻进他家。自此以后,这家男人见到我就像换个人似的,每次都是彬彬有礼。

  我想,不管在哪里,以诚待人,一定能换回另一片诚心。

  2楼住着一对年过80的老人,女儿在日本工作,身边只有一个外孙相伴。我带着小孙女上上下下,想不到被他们“瞄”上了,主动跟我打招呼。一来一往,几个月过去,我竟成了他们家的常客。男主人姓莫,女主人姓贾,是上世纪50年代中国人民大学同学,他们善良真诚,没多久,已把我孙女视作自己的亲亲宝贝,一天没见面心里就像掉了块肉似的。我孙女如果不舒服或者生病了,他俩在家中会急得团团转,甚至登楼敲开我家房门,问候不断。菩萨心肠的贾阿姨,还开玩笑要我孙女改口称她叫妈咪,又打越洋电话,叫她从事服装设计的女儿,给我孙女邮寄童装过来。有一次她对我说,希望能看到我孙女长大走进婚姻殿堂的那一天。

  我每天至少要到他们家去一次,而每次都会被当客人一样招待。大多数时候,听到我的声音他们先就打开了门,站在门口迎我进屋。凡家中好吃的,他们都非得要我品尝,还要常给我孙女买爱吃的。我不愿他俩为我们花钱,但倘若我从老家带些东西赠送他们,却换来更加多倍的礼待。在异乡的这幢楼上,我真的是遇上了两个极少见到的好人,那推挡不住的盛情厚意,也让我的心扉彻底打开。春节返回老家时,儿子儿媳也将房门钥匙交给了两位老人,托他们代为照看。

  如今,同一座楼的大部分老居民遇见了我,都会先对我道出一声:侬好!这一声侬好,等得太久,来之不易,令人珍惜。

  我已被这个小区接纳,但我还是总念叨老家。我很无奈也掺和着幸福的元素,回趟老家又再来,回趟老家又再来……几趟回老家,都被家乡的亲情、乡情、友情炙得很暖很热。离开太平,再一次又一次来到上海,睡到泊在异乡的床上,每每做的梦,依然是老家那一幕幕没有终结的山和水,人和事,情和谊。但是今后的梦中,我相信,肯定会叠加泊居在上海的人和事,情和谊……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读者之声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中国新闻
   第A06版:国际新闻
   第A07版:新闻面对面
   第A08版:一周新闻人物
   第A09版:新视界
   第A10版:新视界
   第A11版:运动汇
   第A12版:时尚先锋/运动汇
   第A13版:运动汇/周末烽火
   第A14版:文娱新闻
   第A15版:新民资讯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B10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家装专版
   第B12版:特稿/星期天夜光杯
   第B13版:金色池塘
   第B14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B15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B16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泊居上海的辰光
我中“弹片”
寻亲公告
新民晚报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B10泊居上海的辰光 2014-08-31 2 2014年08月31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