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来到陈家角村。该村原有的生产队,现已拆迁了相当一部分。从繁兴路进入村口约两三百米,就能见到一片村宅的房屋。门牌上标明这里是南张生产队。
这里不难看出私接水电的严重程度。一块不大的空地上,一处房屋已经拆除,碎砖烂瓦堆了一地,但屋前的电线杆仍然耸立着,周围几家还没完成拆迁的房屋,就从这里辐射开去,拉出了许多电线,接到各处房屋。
一处刷着“拆”字的房屋里,住着一家外来务工人员,还开了一家修理汽车的店铺。他们说,周边房屋拆迁了,停水停电后,就从别家私接了电线和自来水,这种状况在村里不止他们一家。之前也发生过私接的电线短路等一些问题,但都自己修理解决了。
十多天后,记者再次来到这里,空中密布的“蛛网”依旧。那户经营汽修的外来务工者仍然居住在这里,用的还是私接的水管和电线。
记者联系了华漕镇相关部门,镇动迁办副主任彭国辉介绍,陈家角村的动迁工作于2013年5月正式启动,共涉及3个生产队,房屋230户,企业33家,目前半数以上已签约。但许多住在这里的外来人员和商户、房东有着各种各样的纠纷矛盾,即便房东签署了搬迁协议,他们也迟迟不愿搬走。今年年初,镇里多个部门就这一问题开展过专项整治,但因拆迁工作的周期漫长,一段时间后,人流出现回潮,加上已拆除了一部分房屋,私接乱搭就更显突出。
陈家角村一位周主任表示,他们将会同有关部门对私接乱搭的电线、水管集中开展梳理整治。
本报记者 陈浩 通讯员 徐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