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惭愧,往来香港无数回,用餐也光顾过众多酒楼食肆,但最让我离不开的却是遍及香港最为寻常的快餐店。
香港的各式快餐店数不胜数,以美心、大家乐、大快活、翠华等快餐店名头最响。这几家快餐店遍布全港,主营的例牌菜式也大同小异,比如常年不变的如烧鹅饭、油鸡饭、叉烧饭等几个“长寿”品种,你只要言明,就可以油鸡与烧鸭,或者叉烧与烧鹅双拼。快餐往往都以托盘套装,如果再加上例汤、或是袋泡红茶、姜葱佐料,小小的托盘已被挤得满满当当了。
往往从罗湖或落马洲搭上东铁已是正午,未及料理午饭的我早已饥肠辘辘。于是通常便在第一站上水,或者沿线的大埔墟下车,直扑站内的美心快餐店。也不加考虑,照例点份豉油鸡红肠双拼,外加一杯冰冻汽水。这是我自己的“标配”。
人们皆知香港美食遍地,更有云吞面、鱼蛋粉、丝袜奶茶、碗仔翅、鸡蛋仔等小吃驰名。这些美食逗引着众多游客的馋虫。我有一朋友就对深藏于街市大排档里的香港老味道情有独钟,有时走在街头适逢晚餐时间,我提议去快餐店解决,往往招来他的白眼。
我承认我舌尖上的低品位,不过也须为快餐正名或辩白两句。不是早就有人提出食物的标准化吗?这些年举凡我们餐桌上的食物,鸡汤少了鸡味,豆浆变得寡淡,甚至面条也没有筋道。我不敢说这些快餐店提供的食物是如何了不起,但至少口味纯正,可为所有人接受,堪称食物的“标准件”也。
此外,如果不想在港式茶餐厅遭受店员的冷眼,这些快餐店往往也是不二的选择。茶餐厅里流行的是“快吃快走”的节奏,稍一迟疑便会招来阿伯阿婶们暗示性的驱赶。而在快餐店就全然不必理会这种“茶餐厅表情”。在台前递上饭单,不消三两分钟一份套餐就已配好。我常惊叹于那些店员们的工作效率,对着饭单喊一声:“叉油、冻柠茶!”各个“配件”顷刻间便从厨房汇集到小小托盘内。似乎有一台配食机器正在一刻不停地高速运转。
据闻如今遍及全港各个角落的大家乐、美心这些快餐店,扎根香港均已超过二三十年,看看每逢用餐时拥堵的人群便可知晓,这些快餐店已在市民生活里占据了一席之地。香港地价贵,居住空间局促,往往是夫妻下班前预定在餐馆见面吃饭,然后逛街看电影,夜深了方回家休息。而这个预定见面的地方常常就是大快活、美心这类快餐店。
多年前,学者李欧梵从美国初来香江定居时,住在沙田新城市广场附近,就为快餐店的快餐着迷。在《商场如住房:沙田小居随感》一文里,他如此写道:“有时候肚子饿了干脆停下来小吃,从云吞吃到烧鸭,从汉堡吃到通心粉,但是我最‘钟意’的还是价廉也物美的‘快餐’,热烘烘的一盒,外加例汤,虽稍嫌油腻,但坐在小朋友身边,和‘阳光一代’共餐,大家乐,何乐而不乐?”
的确,在许多人的印象里,香港横街窄巷似乎总氤氲着挥之不去油腻的味道,我敢说这油腻的味道,其实也包含了烧味饭的成分,我“钟意”于这四处弥漫的人间烟火味,沧桑岁月不曾冲淡,反而使其更加浓酽醇厚。
又到了午饭时间,我的胃发出了绝不迟疑的声音:来份烧味双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