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海归来近一年了,然而她给我的印象以及她那令人神往的境界依然挥之不去。
深秋的洱海,风平浪静,天高云淡,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一块巨大的蓝水晶镶嵌在群山密林之中。远眺,薄雾缭绕,洁白无瑕的雪山倒映在深邃清澈的湖水中,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银山玉洱的奇丽景观,让你不由产生一种莫名的感动。
洱海海拔2000余米,但鸟类依然繁多,其中40余种属国家级保护动物。它们大多栖息在周围的山林中,晨出夜归,与人十分亲近,只要你手持食品,立刻会有上百只鸟儿缠绕在你身边欢啼盘旋乞食,大胆者还会停留在你头上肩上,别有一番情趣。洱海鸟多和大理人爱鸟护鸟敬鸟的风俗有关,家家户户房屋的走廊上都钉着几块小木板,供燕子筑巢。房屋朝阳的墙上还砌有几个鸟巢,供鸟居住。他们说,鸟是灵异之物,眼界高远,与鸟同住,象征着吉祥安康。
洱海环山之外是阡陌纵横的田野。白族人特别热爱大自然,敬畏大自然,喜植树种花,家家户户都是绿树掩映,藤蔓拂绕,鲜花飘香。他们仍然过着耕田而食、凿井而饮的绿色生活。他们春播夏收,秋收冬藏,忙碌得很少有休闲时光,但他们知足常乐,善于调适,通过各种雅俗共赏的活动,载歌载舞寻找心灵的慰藉和愉悦。
我们环湖而游,两米树径,根系错综盘曲的大树随处可见。石板路曲径通幽,窄处只容一人穿行,遇到巨石挡路还要低头侧身挤过去。当地居民还是喜欢传统的白墙青瓦、雕梁画栋。门窗上都镌刻着鸟兽龙凤之类的花纹和遒劲的书法,那字都是家人所书,白族人练习书法的颇多,传统文化底蕴可见一斑。
出人意料的是,在这偏远的洱海周边,竟然还保存着不少典雅雍容、庄重古朴的明清老宅。门窗棱角清晰可鉴,完全没有斑驳破落的痕迹。院内古木参天、翠竹蔽日、幽静清雅,透着迷人的韵致,让人流连忘返。
更让人感佩的是,当地人都有很强的环保意识和绿色理念——湖岸边放置着无数只净化器,收集枯叶杂草;海堤的围栏和建筑物的墙上都悬挂着“保护母亲海”、“洱海清,大理兴”等字样的标牌;严禁乱砍伐、乱开发和污染土地,坚持绿色耕作,使用有机肥料,所以周边小溪清澈,水草婀娜,鱼翔浅底;洱海周边居民和商店,都有专用排污管道,严禁污水入海。游览中我们还看到不少低于排污总管道的优秀建筑,为了便于排污,不惜花巨资请专业工程队把房屋整体抬高,这可是大手笔大动作啊!
傍晚,我们回到原点。太阳西斜,余晖洒在洱海上空几块圆盘似的云片上,反射出耀眼的金光,在蔚蓝的天空映衬下显得特别神奇亮丽,不像云,像太空飞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