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里有了小乐队,二胡、扬琴、手风琴、小提琴、笛子的演奏员都有。这年头刚退休的都是些有能耐的,琴棋书画都能操上一手。和煦的阳光拂照,亭院之下,一曲“喜洋洋”,场子就拉开了。
有喜欢唱的便凑上来,渐渐地就有了一支吹拉弹唱的组合。大概是年事的关系,那些人唱的都是过去的老歌,不过都唱得很入情,因为那个年代天天放送的就是这些曲子,茧子都听出来了。歌和伴奏要合拍,小乐队乐手最多的话就是三个字“什么调?”渐渐地,他们对和声学也入门了。歌声使人融合,我以为是很有道理的,虽然它不是视觉的。南怀瑾说,人有了年事更重情。以情入声是歌声之灵,这时乐手会随着歌声的高低、节奏而伴奏。
闲聊生事,吹拉弹唱使人身心快乐。这些人,有的干脆吃了早中饭,做好家事,唱了整半晌。十来人喜洋洋的。他们中也见异乡来的,一对淄博的夫妇把山东一带人的爽直、真情入歌入乐的,见大家饿了,还煎了北方特有的饼,香了一亭院。
真的,音乐使人高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