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间质性肺病”?
间质性肺病,又称肺间质纤维化,纤维性肺泡炎,是以弥漫性肺泡炎和肺泡结构紊乱,最终导致肺间质纤维化为特征的疾病。其病变主要弥漫分布于双肺,如肺泡、肺泡间隔、小气道和小血管及肺间质结构,一旦发病,情况严重的便引起肺部器官病变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亡。
■对疾病认识误区有哪些?
对早期症状不重视:很多患者对发病早期症状(干咳、气喘等)不重视;而当发现自己常因感冒、急性呼吸道感染而加重,逐渐出现刺激性咳嗽或咳痰,病变后出现气喘,心慌出虚汗,肝肿大和下肢浮肿等症状时,疾病已发展到中晚期,这就会大大增加康复的难度,最后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亡。
治疗方法误区:由于以前对间质性肺病认识的局限性,治疗时有些还是采用保守的对症治疗,咳嗽就开点止咳药,气喘的开点平喘药,痉挛的开点解痉药,实在不行就用点激素、抗生素来简单缓解症状,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间质性肺病致病根源的问题。而长期使用激素、抗生素不但会加重疾病,还会引起副作用,是“治标不治本”。
■导致难康复的因素是什么?
间质性肺病是属于典型的慢性复杂呼吸道疾病,发病机制不仅是单一的靶点改变,而是多个分子靶点失衡造成的,应用激素、抗生素等单纯对症治疗是无法对病根产生作用的。医学界的专家学者应用了各种手段在寻找更安全、有效的使“间质性肺病”得到康复的方法。
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发展,在对人体细胞研究时发现:不少间质性肺病久治不愈的原因是没有针对其病根——肺器官组织纤维化进行治疗。肺器官组织纤维化是一种病因复杂且病情多变的慢性疾病,涉及多通道、多靶点的异常病变。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肺部炎症,形成肺泡持续性损伤、细胞外基质反复破坏、修复、重建并过度沉积,导致正常肺组织结构改变、功能丧失的一类疾病。“形象地说,就是肺泡间的结缔组织变厚变硬,挤占了肺泡的常规空间,降低了肺泡蓄氧能力,因此导致了间质性肺病。
所以,肺器官组织纤维化是影响“间质性肺病”难以康复的主要因素之一!如果通过逆转肺器官组织纤维化,增强肺的吸气换气机能,间质性肺病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得到康复!
■抗纤维化应对“间质性肺病”
有关专业人士根据对人体细胞的解析,在结合了间质性肺病发病机理以及中、西医各种手段之后研究出“抗肺器官组织纤维化康复法”,符合多通道、多靶点治疗间质性肺病的医学理论。
“抗肺器官组织纤维化康复法”通过调节免疫改变免疫微环境、抗血管新生、激活人体NK细胞(自身杀伤细胞)来促进抑制纤维化细胞因子的数量和活性,抑制促纤维化细胞因子的分泌,从而达到逆转肺器官组织纤维化的目的。“抗纤维化康复法”因具有方法简单、手段科学等特点而得到逐步认可,为间质性肺病康复增加了新的途径!
(以上内容出自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器官纤维化基础及中医药防治》(ISBN978-7-117-09337-8/R9338)一书)
温馨提示:广大间质性肺病患者如想进一步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及相关科普资讯,可拨打咨询热线了解更多详细信息。
021-5351122063851002(双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