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对万科的这种高负债高周转模式一向警觉——“如果万科一意以利润为导向,那么后千亿时代可能面临覆灭式的危机。”
调控的持续、成交的低迷、资金的紧张使房企承受巨大生存压力。为获得企业生存所需要的现金流,加速周转成为房企的一种选择,但如果这种选择变成一味地追求“加速向钱”,无疑将为楼盘埋下品质隐患,从而在更长远的未来,危及企业生存,损伤行业价值。
“快跑”是把双刃剑
据同策数据显示,2O12?年1?月,上海存量待售新建商品住宅总共62499?套,计77O?万平方米,其中别墅达到278?万平方米,超过万套。
从目前来看,在楼市调控政策不放松、购房者预期看跌、开发商资金压力等共同作用下,楼市成交难有大改观。加速去化,消除库存,缓解资金压力,对于房企而言理所当然。
但对于一些房企来说,如果只拼速度,难免产生后续隐患。
一位房企项目负责人曾表示,如果房企旗下项目激增,一个工程经理得身兼两个项目,又要赶进度,又要保质量,很难兼顾。
对致力于规模扩张的企业来说,往往人才和管理的跟进总是慢于规模的扩张,由此产量过度扩张往往导致质量的下降。当很多房企大规模拿地时,这样的担心已经在房地产市场存在。而当房企为求生存而拼速度之时,这样的矛盾依然决定着房企的未来。
赢了速度输了未来
2O11年上半年,随着绿城玉兰花园、金地天境、华润佘山九里等项目的纷纷面市,上海迎来了“大平层”这一房地产创新产品的集中爆发。
2O11年5月18日,金地·天御正式发布其原创平墅获得国家专利认证的消息,享受型豪宅进入上海视野;同年7月,金地艺境首创的褐石系产品一经推出,即受到市场广泛关注,开盘即逆势走红,之后始终保持开盘必热销的走势……
在这些产品主义标杆房企的带动下,2O11年,上海市场高品质项目集中爆发,房地产行业在数十年发展之后,终于朝拼产品比创新的方向迈出了实质性的一大步。
然后,2O12年的这一波“快跑”风,却让人们看到了楼市陷入倒退的可能。
随着楼市调控的持续,房企纷纷选择“快跑”,不少楼盘扛起了降价大旗。但,这些降价楼盘会不会因为控制成本而降低楼盘品质?这是一个绕不开的现实问题。
杭州某项目低价入市,成为楼市降价急先锋。但在购房者拍手称快的同时,指责也立即出现,“原本说外立面使用千挂石材,现在改成真石漆了。”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对于还没开始出售的新项目,开发商有可能修改整体的定位,如降低精装标准、降低绿化标准、石材变涂料等方式降低品质,而这些消费者并不容易发现。
“做减法”反加剧观望
降价即热销,仅仅是人们从热销排行中分解出的个体表现。从整体市场而言,低质项目即使低价也难以去化,求快而忽略品质,只会令消费者观望情绪加剧,更加远离市场。
上海搜房网最新调查即显示,逾五成受访者希望购买精装修房,而当降价成为降低精装标准,甚而改为毛坯房时,又能把握住几成的购房者。
某上海知名房企负责人表示,现在是买方市场,选择权牢牢把握在刚性消费者手中,开发商如果只是追求快速开发低价销售,而忽略对品质的追求甚至有意降低品质,结果经常适得其反,会“欲速而不达”。
“上海的楼盘品质在国内一直都是拔尖的,开发商对品质的集体追求始终没有放松过,这也才有了2O11年在产品领域的厚积薄发。如果因为目前的行业生存环境所迫而止步甚至开倒车,对城市人居环境的建设也是巨大损失。”
该负责人称,在品质危机笼罩楼市的当下,市场上需要出现更多品质标杆项目及企业,用业绩带动其它企业走出片面求快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