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大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关心健康,渴求健康。我也在寻寻觅觅……
去年,我看了陈立夫先生的文章《我怎么会活到100岁》。陈老讲,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养身靠动,养心靠静。”他还解说这八字方针:自己年轻时就好动,酷爱多项体育运动,到耄耋之年还坚持沐浴、按摩和散步;而养心是指心态好,淡泊开朗。我想,陈老能如此动静结合,健身养心,当然就有了健康长寿的基本保障。后来,我又看到了一些报道,介绍“长寿之乡”南宁巴马、江苏如皋和上海崇明的人瑞,这些老寿星与陈老的事例大同小异,都是既勤快好动,又心态平和。看来,有动有静,身心和谐就是我要找的健康密码了。
最近,我看到中华医学会会长钟南山院士的一篇讲话,颇有启迪。他说:在影响健康的决定因素中,遗传、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医疗条件等因素都不是我们个人能左右的;唯有生活方式(约起到65%的作用)我们可以自己选择。“因此,我们应该记住:最好的医生是自己,健康长寿靠自己”。其实,陈立夫先生和老寿星们的范例也印证了这个观点:动静结合不就是一种生活方式吗?不就是“靠自己”的吗?谁能替代你呢?呵呵,靠自己——这才是最根本的健康密码呀!看来,无论老中青哪一代人都应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选择正确的生活方式,庶几也能赢得健康,颐养天年!
诚然,我们还应该对“靠自己”作广泛的理解。
常言道:人吃五谷,孰能无病?这就需要早检查,早治疗。我有两位好友,对身体一向自我感觉良好,“寡人无疾”,从不参加单位一年一度的体格检查。几年后,一人不幸得了晚期癌症,一人侥幸动大手术保住了命,让我等老友惋惜不已!还有一位同仁曾在体检中查出恶疾,后经及时治疗,至今已与健康同行二十年矣。可见早发现,早治疗;晚发现,难治疗,甚至治不了:这主动权还不是首先掌控在你自己手里吗?“最好的医生是自己”呀!其实,这方面的古训甚多: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小洞不补,大洞吃苦。防患于未然……还有韩非子写的《扁鹊见蔡桓公》,都劝戒世人不要讳疾忌医,要早防早治。这就要你自己思想上高度重视,不盲目自信,更不心存侥幸。
除了单位体检和各项筛查之外,还应重视自我检查。十多年前,一位友人偶尔在镜子中发现自己的右脖子有点肿,到医院一查竟是鼻咽癌。幸得早治,逃过一劫。西谚说:最了解你自己的是你自己。确实,病人往往是许多病症的第一发现者,而自我警觉则是健康的第一卫士!所以医学界也提倡病人应有自我检查的意识。当然,我们也不必谈病色变,人人自危,忧心忡忡,去搞什么过度检查,过度治疗。子曰“过犹不及”,两者都是劳民伤财的。
现在有个网络热词DIY,它是Do it yourself的速写,意思是:自己做,自己干。那么,我找到的健康密码就是:首先靠DI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