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北长兴,初冬的仙山湖,在仙山脚下静静流淌。
上仙山湖,要走一条索桥。索桥下宽阔的沟壑,水浅草茂,不过我们的注意力马上集中在保持身体平衡上。100多米长的索桥,人多就晃荡,更有年轻人恣意发力,加大晃荡角度。大家紧张,也兴奋。
我们坐的游船向湖中央驶去。导游手指右侧一条笔直堤坝介绍,是1952年当地老百姓历时三年人工筑成的,东西向1000多米长,用来防洪。由此可想,半个多世纪前,这一带洪水泛滥的程度,当地干部群众肩挑手扛构筑堤坝,抗击自然灾害的沸腾情形。
湖畔芦苇,芦花白茫茫,底下是丛丛水草,上面是一排常青树,蓝天灿烂明朗;湖中洼处的芦苇,离我们那么近,几乎看得清枝叶经络。芦苇中腾起一二只白鹭,在空中飞翔,醒目如城市天空下的风筝。
湖面洼处最多最灵活最矫健的是水鸡。水鸡都是娇小身材,在水里露出警觉的脑袋,似乎感受到游船水面的震荡,呼啦啦掠着往远处散去。相比水鸡,野鸭活动范围大了许多。导游说,这里野鸭有好几种。由她指点,我们辨析了半天,总觉得到处黑黑一团凫着。湖中,也有安静的鸟儿。远处,几只灰鹤正站立在养鱼的箱网上。有只灰鹤侧影,细腿,椭圆身躯,弯颈,长喙,忽然将长喙伸进水中,我们知道它要捕鱼食了。那黑色的侧影,闪亮的湖面,就像一幅逆光照,静谧迷人。
在仙山湖中游荡,曾经贴近几户农宅。农家农院晒着衣物,屋角展露在树丛上。屋前不见人影,红冠丰腴的鸡群在岸上杂草间啄食,一片宁静和美的气象。
游船驶入杨树林。岸旁有人垂钓,有家养鸭鹅在水边游荡。四周的杨树,根部都浸没在水里,一排排,一丛丛,游船好像穿行迷宫中。此时已入冬季,前前后后的杨树树叶凋零,树身褐色,依旧秀丽挺拔,水中倒影,宛如水粉画。导游称,这一带可与亚马逊河雨林媲美。
从杨树林转出来,游船前方成群的野鸭一下子让船上的游客兴奋起来。游船渐行渐近,野鸭纷纷飞起来,几乎能听见它们翅膀扑闪的声息。
返程不走原路。上岸经过一座高大的大禹石像。这位“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治水“水神”,面朝湖面,给游人不少遐想。走在石条小道上,我想起仙山湖另一端,那条历经三年建成的人工堤坝,当年万千老百姓治理洪水,一定留下很多故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