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澳大利亚当局已决定禁止中国华为澳大利亚公司参与投标项目总投资达359亿澳元(约合378亿美元)的澳全国宽带网(NBN)项目。某些政府高官宣称,这一决定是为了确保全国宽带网的完整性、安全性。
在新闻界围绕此事爆炒“国家安全”、“网络攻击”、“两国关系”等敏感词汇之际,华为澳大利亚公司的媒体联络官科尔曼27日当天散发的声明却冷静从容。
在简短表达失望之情后,声明话锋一转,指出华为正参与承建全球9大在建宽带网项目中的8个,与所有澳主要电信运营商和全球前50大运营商中的45家保持合作伙伴关系,用事实展示实力。
同时,针对外界关于华为所谓“中国军方”背景的种种传闻,华为积极借助澳主流媒体渠道做澄清性报道。华为澳大利亚公司董事会主席约翰·劳德说:“华为对澳大利亚而言不是安全威胁,这就是为什么我担任董事会主席、布伦比先生和唐纳先生担任董事会成员的原因。”
约翰·劳德兼任多个澳政府咨询机构的职务,布伦比则是维多利亚州的前任州长,唐纳是任期最长的前外交部长并曾长期担任自由党领袖。
澳大利亚传媒界渐渐松动。一些反思性报道开始见诸报端,甚至出现了指责吉拉德政府“短视”、“愚蠢”的声音……
以“被拒”为契机,华为将投标挫败事件转变为企业形象宣传案例。对于身在异乡为异客的中国企业而言,遭遇歧视、挫折失败在所难免,如何做好本土化这篇大文章,需要气度、智慧和勇气,这样或许连挫折都能变成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