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前,刚读大学的冯小姐是跟大学同学一起骑自行车到南汇看桃花,22年后,大学同学约在清明小长假再聚会,大家不约而同想到了桃花节,决定带已读中学的孩子一起再去“桃花源”寻找记忆中的美景。作为上海第一个以花卉为主角的大型节庆活动——上海桃花节,今年已22岁。22年了,“桃花源”是否还像记忆中那么美,看了22年的桃花,还能让市民“相看两不厌”吗?
因为稀缺曾经一枝独秀
22年前,那时还叫“南汇桃花节”的上海桃花节亮相时,是上海首个以花卉为主角的大型节庆活动,可谓一枝独秀,桃花盛开时,上海市民纷至沓来,热闹非凡,当时的“桃花节”集大型花展的稀缺性、市民的稀奇感于一身。
旺盛的人气,很快让一个又一个“桃花节”在长三角遍地开花,据浦东旅游局不完全统计,如今,在苏浙沪三地,同类桃花节有23个,赏桃花不再稀奇,桃花节不再稀缺。不仅如此,上海近年来大力推广果树种植,以桃、柑橘、梨、葡萄等为主的果树面积达到36万亩,其中桃林面积超过10万亩,浦东地区的桃林面积在5万亩左右,还有5万亩分布在上海各个郊区县,可以说,上海郊区处处有桃花。
少了稀缺再遇交通等瓶颈
桃花节“年轻时”,上海地铁也才屈指可数的几条,私家车也没普及,挤公交、坐旅游车看桃花,路再远大家也觉得正常;而如今,到世纪公园看梅花、到顾村公园赏樱花有地铁直达,地处嘉定的古猗园也通了地铁。相比之下,上海桃花节的五大景点,都搭不上轨道交通的便利,不再稀缺的桃花节又遇交通瓶颈。
同时,在前几年,上海桃花节还曾走过只重开幕式的弯路,花巨资搞一场盛大的开幕式,在桃花节交通改善、景区投入上却相对较少,甚至有旅游界的人士提出了“桃花节还能不能办下去”的疑问。
桃花如何“相看两不厌”
“每个大型节庆活动,都有新生的欣喜、成长的烦恼、成熟后如何让游客不弃不厌的过程,关键是每年如何在节庆交通的便捷性、节庆活动的可看性上不懈努力,每年都有进步,才能让市民相看两不厌”,从事旅游节庆活动20多年,市旅游局综合处处长章漠德总结出大型节庆活动的“两大秘诀”。
记者从浦东旅游局了解到,目前桃花节已在反思过去重开幕式的传统节庆模式,将尝试简化开幕式,今年桃花节开幕就将以“赏花游”取代开幕式,同时把更多的精力、资金投入到改善交通、丰富游园活动中去。据悉,今年桃花节,市旅游集散中心的六个站点都将开设桃花节专线旅游车,浦东旅游部门还将在东方明珠、源深体育中心设立两个直达班车点,方便全市各个区县的市民以最快捷的方式到达桃花节五大景区。浦东地区已竖起了100多个桃花节指路牌,方便自驾车一族。
同时,桃花不再稀缺,但渐渐远去的上海乡村民俗文化、生活习俗,却让都市人十分怀念,今年的桃花节,就尝试加入了浦东非遗文化、民俗文化、群众文化内容,赏桃花之余,去了解一下浦东独特的灶花文化、婚嫁习俗等等,让桃花节这个单一的赏花游,变为丰富多彩的民俗游、踏青游、乡村游。浦东旅游局表示,今年桃花节尝试了诸多突破,能否合市民胃口,还需等待市民的打分、评判。
本报记者 沈敏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