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中国教育的成功,今天本版刊登的新闻人物郑博闻,倒又是佐证。能与乔布斯“结缘”,能在苹果领域有所钻研,有所发明,中国教育似乎又一次赢了美国。之前的上海PISA全球第一是如此,至今的各种学科奥赛金牌堆积如山,更是如此。
然而,在王厥轩先生的大作中,虽然抓眼球的是“中国教育不输美国”这一命题,但细读下来,分明还是在许多细节、许多关节点上,并不比美国有什么大苗头。字里行间给人的感觉真的如此。比如,在描述“中国中学生的特征是什么”这章节,王先生指出了三个弱点:一是知识面很狭窄;二是缺乏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与空间;三是在好奇心、求知欲、自信心、积极的情感体验、社会责任感等“软实力”方面,与发达国家学生还有相当差距。还比如,书中直击中国孩子在“学习世界”、“生活世界”、“心灵世界”里的错位,相当一部分家庭把孩子今天的读书与未来的前途和职业联系起来,这让孩子痛苦不堪;家长对孩子期望值太高,逼迫他们“宁做凤尾,不做鸡头”;父母包办了孩子的一切,高中生也不会规划自己的发展之路。
尽管中国孩子遭遇了种种问题,但中国教育近年来的“突飞猛进”,似乎又是举世瞩目的。可不是吗?连王厥轩先生也在开篇中明示,“现在倒是轮到美国和英国进行反省的时候了”,一是美国孩子平时浪费了大量时间,二是英美国的家长在教育方式上过于宽松和自由。但我却认为,英美的反思更须令国人警醒。因为,如果像英美这样的文化、科技、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也要在教育上“闻过则改”,那么,我们的孩子,我们的未来,在培养创新人才、培养高素质劳动力、培养体魄健壮与身心和谐的社会人等方面,会不会又再次“输”在后面?怎么办? 积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