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的收入差距主要决定于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城乡各自内部的收入差距和城乡之间的人口比重。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缩小,城乡各自内部的收入差距缩小,收入差距比较小的城镇地区的人口比重上升,都会带动库兹涅茨拐点的出现。当前,迹象显示我国收入差距缩小的拐点或已来临。
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在缩小。据有关研究,我国收入差距约50%来自城乡之间的差距,城乡差距的走向对整体收入差距的变动起着决定性作用。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城乡之间的收入比最近两年持续下降,从2009年的3.33下降到2010年的3.23,进一步下降到2011年的3.13。城乡收入比下降的背后,是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速连续两年超过两位数:2010年为10.9%,这是近年来农村居民纯收入增长速度首次超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2011年为11.4%,显著地快于城镇居民收入8.4%左右的增长。
城乡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快于高收入群体。在社会各界收入普遍增长的动态条件下,只有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长快于高收入群体,社会收入差距才有可能缩小。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全国城镇居民五等分收入组的收入增长出现差异性的变化,2010年城镇居民低、较低、中、较高和高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比2005年增长89.3%、89.3%、87.4%、84%和79.7%。城镇低收入组收入增长快于高收入组,意味着城镇内部收入差距在缩小。农村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长也出现同样的趋势。2010年农村居民按低、中低、中等、中高和高收入户分组的人均纯收入分别比2009年增长20.69%、16.43%、15.98%、15.04%和14.05%。今后一个时期,虽然高低收入人群之间收入的绝对差距还可能拉大,但只要相对收入差距缩小的趋势继续保持,整体收入不平等程度就将得到改善。
城镇化率超过50%。在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拉大,而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始终大于城镇。这样,人口从收入差距较大的农村向差距较小的城镇迁移,就起到了减缓收入差距拉大的作用。未来,在持续的人口城镇化与城镇地区收入差距缩小两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社会整体收入不平等程度有望缩小。 人民日报 (赖德胜 陈建伟)
■收入差距拐点出现原因
1.人口转型和刘易斯拐点来临,劳动者工资迅速上涨。
2.劳动者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不同学历劳动者之间的工资收入比稳中有降。
3.惠农政策持续加力,农民增收能力不断提高。
4.收入再分配政策不断完善,向低收入群体倾斜的政策效应显现。
■巩固趋势四大努力方向
应当指出的是,虽然目前我国正迎来收入差距缩小的拐点,但也存在一些不确定性。为了巩固收入差距缩小趋势,需在以下几方面继续努力:
1.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低收入群体创造更多机会。
2.继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动城镇化率稳步提高。
3.进一步加强劳动力市场制度建设,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4.继续增加对教育、医疗、社保等领域的投入,增加中低收入群体人力资本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