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店里差点撞到一潮男,同行的女同事嘀咕了一句:上礼拜在大门口和我抢差头的,就是伊!没有太多忿忿,两三句牢骚,这话题就算过了,因为——司空见惯。诚如我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这年头,大风大雨里一路小跑同你抢差头的经常是男人,密闭的公共场合掏出一包烟来吞云吐雾的倒可能是女人。
我绝不是女权主义者。只是,异曲同工的例子,随手拈来。一路都曝光在媒体上的市八中学男子班招生,前两天结束了面试,据报道说,现场的男孩子们最大的共鸣便是很多方面比不过同龄女孩,终于可以在竞争中避开“女生优势”了,云云。这大概也是所谓“好男不和女斗”的一种吧。
国外研究人员常爱统计和分析男性女性谁比谁更擅长干吗的问题。如,男性的停车水平高于女性;女性比男性更擅长指路;男性手上的细菌种类少于女性;受严重外伤后的存活几率女性比男性高……不知有没有一项研究会告诉你:什么是男人范儿什么是女人味,尤其是现代社会对体力活的要求越来越少,男女职业分工的界线越来越模糊。
或许,不是现在“娘”男“Man”女越来越多,而是我们需要放弃或修正对性别的固有设定。地铁里上来一位颤颤巍巍的老人,头一个起身让座的是一位身板最纤瘦、外在最秀气的男生,你还会介意他看起来比女生还女生吗?表达的形式有什么所谓,重要的是内容。电影《赛德克·巴莱》里,男人们拿起武器去和侵略者作战,女人们用自缢断了他们的后顾之忧。“男人是浪漫的动物,都在创造历史;女人是理性的动物,都在承担历史。”导演在微博里如是写。你又能说,谁更勇敢?
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心理学家卡伦·霍尔奈说过,心理分析是由一个男性天才创造的,几乎所有发展其思想的人都是男性,他们应更容易地发展男性心理学并更多地理解男性的发展而不是女性的发展。大半个世纪过去了,不知道这样的片面在心理学界是否依然存在,但是,同理,关于性别的刻板印象在公众中恐怕仍挥之不去。
高唱着《我们可不可以不勇敢》的,也可以是男人,女人们可以在旁心存不屑。有什么不可以呢?只是唱罢后,生活还在继续,该勇敢的继续勇敢便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