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路1850号申田大楼,小区空地只有三四百平方米,却拥有令附近居民羡慕的美丽花园。2年里,200多户人家自发筹集资金,在静安区静安寺街道的帮助下建起一个别具特色的小花园。“这两天,小区门口又多了两个欧式花坛,植物越来越多,花园越来越美了!”昨天,接到申田大楼业主来电邀请,记者前去小区参观。
自发筹钱造小花园
一走进位于北京西路、愚园路、乌鲁木齐北路交叉口的申田大楼小区,清香扑面而来,两只新造的花坛种满鲜花,几十盆盆栽植物长势良好,绿意盎然。北侧一个鱼池流水淙淙,与绿化带相映成趣。几位老人正坐在亭子里聊天喝茶,悠闲惬意。
“我们小区是三季有花,四季常绿啊!”一个业主告诉记者,申田大楼是售后公房,小区空间逼仄,也没有像样的花草。2年前,几个热心业主寻思着在小院里搞点绿化,美化自己的家园。于是,薛念劬、周胜鳌,唐维国、薛永兴等人便凑在一起,商讨筹建花园,植树种花养鱼,让小区变得雅致一点。经业委会同意后,几人成立了一个筹备组,很快就拟出一张倡议书,并在业委会成员的陪同下,挨家挨户敲门,介绍详细方案,询问业主是否愿意出资。他们带头捐款,大部分业主响应号召,你出50元,我出100元,短短几天就凑了5万多元。
“造花园挖鱼塘都是大工程,开工之前必须向街道申报。”参与筹备和打理花园的薛念劬和周胜鳌说,静安寺街道仔细研究了他们的申请和方案,予以大力支持,出资5万元帮助业主在小区东面率先建了一排绿化,铺上了草皮。
精打细算添置花草
“光有街道出资建造的绿化,我们觉得不够,后来找人设计了一个鱼池。”59岁的薛念劬说,当时由周胜鳌带头,众人凑在一起画了好多图纸,方案改了又改,最终在小区北侧建了一个绿化围绕的水池,养了金鱼,还装了喷泉和彩灯,夜间亮灯非常漂亮。
小花园初具规模后,引来不少业主称赞,几人决定为花园“扩容”。由于资金有限,他们不得不精打细算,转遍大大小小的花鸟市场,几番比较之下才买下既便宜又容易栽种的花苗和树种。樱花树、柿子树、梨树等相继“落户”,排列错落有致。
周胜鳌告诉记者,除了业主的大力“赞助”,物业、业委会和居委会纷纷出谋划策,出钱出力,忙里忙外地协调。在没有动用维修基金的情况下,物业拿出一部分大楼广告位的收入,补贴他们的小花园建设。
栽种完毕后,筹备组将购置植物的费用明细张贴在楼下供业主查阅,每一笔支出都予以公示。很快,又有不少业主加入到自发筹款的行列中来。
锦上添花建同心亭
2年来,热心业主分工照顾小区里的花草和金鱼,将花园打理得井井有条。爬山虎“坠楼”了,他们借来梯子爬上围墙小心架上;台风来了,他们用铁丝将树枝绑牢固定。主要负责鱼池养护的周胜鳌说,他每天上下班、进出小区,都要到鱼池前面逛一圈,细心观察200多条池鱼的情况,并定期换水。2年来,养在池塘里的鱼从没出过什么大状况。
去年,经业委会讨论通过,几人又筹钱建了一个六角亭,还改造了非机动车棚的外墙。绿树掩映,琉璃瓦墙,池鱼戏水,小区里趣味盎然。薛念劬说,当时他们的工作并不轻松。“为了这个亭子,我们跑了一个多月,要找到既便宜又牢固的材料,安全和美观都要权衡。”考虑到石凳子老人坐着容易着凉,几人又在亭子建好后找来木匠,在石凳子上打了几排木条,并为亭子取名“同心亭”,呼应静安寺街道建设“同心家园”的口号。
在小区里,记者还看到五花八门的盆栽植物。进出大楼的业主说,其中有一些是他们家中种的,因为看到花园生机勃勃,也想着锦上添花,纷纷将植物搬下楼来,装点自己的家园。看着漂亮宁静的花园,业主们得意地说:“我们这里住房条件可能比不上其他小区,可小区环境确是一点都不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