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2:早间点击
     
本版列表新闻
法官的尊严体现在法庭上及判决中,任何法庭之外的承诺,只会伤害司法公信~~~
法官的尊严体现在法庭上及判决中,任何法庭之外的承诺,只会伤害司法公信~~~
法官的尊严体现在法庭上及判决中,任何法庭之外的承诺,只会伤害司法公信~~~
法官的尊严体现在法庭上及判决中,任何法庭之外的承诺,只会伤害司法公信~~~
     
2012年06月08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法官的尊严体现在法庭上及判决中,任何法庭之外的承诺,只会伤害司法公信
“死刑保证书”何其荒唐
法沈彬
  据媒体报道,河南叶县农民李怀亮因为涉嫌一桩杀人案,于2001年被逮捕。该案经历了叶县法院、平顶山中院、河南高院三级法院七次审理、三次判决,但都因为“证据不足”,三次被上级法院撤销原判发回重审。因为李长久未被判决,被害人家属不断上访,平顶山中院为了“息访”,居然于2004年与被害人家属达成协议,“承诺”判李怀亮死刑。而李怀亮已经被关押超过10年。

  无疑,本案“不判不放”一拖11年,让各方都很痛苦。其实,如果司法机关能有所担当,做到“法律至上”,是不难做出抉择的。李是不是凶手,尚不能确定,但司法机关一直没有找到充分的证据,按“疑罪从无”的原则,法院就应该宣判李无罪。

  然而,本案是一个烫手山芋,一旦李被宣判无罪,就涉及巨额的国家赔偿,本案可能成为“赵作海第二”;而且案子是由法院宣判无罪、检察机关撤诉,还是由公安机关撤案,又涉及司法机关、相关官员责任的追究,恐怕谁都不想担这个责任。

  此外,还有被害人家属的不断上访,明言不判李死刑,自己将有极端行为,司法官员在法律之外,又有“息访”“稳控”的考量,这才有了那份荒唐的“死刑保证书”。法律不再是本案唯一的准绳。这人为造成了案件的复杂化。

  与被害人家属签“死刑保证书”,看似是“息访”,其实是饮鸩止渴、抱薪救火。当法院的患得患失高于公民的清白,法律的尊严又何以彰显呢?

  新京报(法沈彬)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高考直击
   第A04版:评论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法治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目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波兰乌克兰欧锦赛
   第A18版:波兰乌克兰欧锦赛
   第A19版:波兰乌克兰欧锦赛
   第A20版:波兰乌克兰欧锦赛
   第A21版:波兰 乌克兰欧锦赛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文娱新闻
   第A24版:文娱新闻
   第A25版:文娱新闻
   第A26版:广告
   第A27版:财经新闻
   第A28版:财经新闻
   第A29版:新民环球
   第A30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31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A32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3版:休闲/全家乐
   第B04版:休闲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现代家居
   第B10版:现代家居/实用谋划
   第B11版:艺术家具专版
   第B12版:家装之窗
   第B13版:广告
   第B14版:广告
   第B15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16版:新智
   第B17版:E生活
   第B18版:E生活/数字家庭
   第B19版:E生活/数字世界
   第B20版:E生活/家电生活
南科大招生方案倒退了?
“死刑保证书”何其荒唐
微公益,为何一直微待遇?
广告
新民晚报早间点击A12“死刑保证书”何其荒唐 2012-06-08 2 2012年06月0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