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的日子。就说说高考吧。
现在,媒体和网友爱拿历史说事儿,动不动就冠之以“史上最牛”、“史上最美”、“史上最无厘头”……这里头,透着一股拿历史闹着玩儿的惫懒劲儿,明知没人会去史籍里爬罗剔抉是否真称得上历史之最。这两天的高考,就被照例封上个“史上最严”。为了防作弊,上了各种手段,不能带手机,甚至还有纯裸考的——连文具也都由考场统一发放。
其实,稍稍较个真儿,便知如今高考的严防死守程度,未必比得上当年的科考。那会儿的秋闱是要连考七八天的。南京夫子庙西北边有个江南贡院,一格一格密密排布,每间小号都上着锁,和囚笼差不多。哪怕是号内的油灯泼了,失了火,也不准开锁放人……像唐伯虎、吴敬梓、李鸿章们,均在江南贡院受过这份罪,还写得出一手锦绣文章。与他们一样皓首穷经的考生更如过江之鲫。
囚笼式的考试,证明了诚信之不彰,由来已久,更怕的是,思想也进入了囚笼。
今天的考生不必穷经,却得穷题——把自己锻造成万有题库,方能在考场上百毒不侵。看到微博中疯转的一张图片,一个女生斜倚在她高中三年做过的三大摞考卷前,倘堆叠起来,必超出她的身高了。她笑得很粲然,而看客却一片悲酸——这样炼出的人才哦,大好青春,埋首于题海,于国于民当真有益吗?
从题海游进高校大门的孩子,如今也到了毕业季。网上有晒各种毕业照,千奇百怪,倒是看出平时罕有的创造力来。有些照片颇令人拍案,比如集体装扮成红卫兵,手举小红书,甚至行纳粹礼,个个一脸嘻笑……稍解“文革”史的人,都不免侧目,甚至反胃。在德国,大学生若扮成党卫军拍集体照,是会被报警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的环境颇“宽松”。
这也不怪学生吧,他们对自己这身装扮背后的历史并不深知。现在的学生,曾经被督促被严管着做题,不做题或少做题就意味着人生没有尊严、失去锦绣前程,但有谁曾告诉过他们那场浩劫的深刻背景和残酷细节呢?他们如何能知道那是个生民涂炭、知识分子斯文扫地、国家民族岌岌可危的时代呢?
五四的时候,我们反思和鞭挞过“穷经”的过往,迎来过一个思想从贫困到丰富的新文化运动。而今,“穷题”时代的反思尚未到位,更未进入操作层面,由此带来的一代人的思想的贫困、特别是在系统学习中对真实历史的避让与反思,其弊端之深远,可能要再过几十年更其鲜明。
写到这儿,听到2012年欧洲杯开赛前一则新闻,德国、意大利、荷兰和英格兰足协先后宣布,将前往克拉科夫参观奥斯威辛集中营、祭拜亡灵。当年纳粹德国和墨索里尼统治的意大利,曾在二战期间恶行昭彰,踢球的本国青年祭拜奥斯威辛集中营,那种面对历史勇于反省和忏悔的精神,让人肃然起敬。
唉,相比之下,动不动就爱说“史上”的这一代中国青年,沉浮于茫茫题海,偶尔在穿越剧中插科打诨,却在真实的惨淡历史前头,一笑而过……
而且,我们没有责怪他们的理由,这真的让人疼痛。什么时候,我们的孩子也能祭拜我们的“奥斯威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