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3: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游历影像
~~~——游历影像
~~~——游历影像
~~~——游历影像
~~~——游历影像
~~~——游历影像
~~~——游历影像
     
2012年06月16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圣地亚哥厨房
——游历影像
刘 沙
■“圣地亚哥厨房”毎天都爆满,就餐时有乐手弹唱
  刘 沙

  1875年,智利首都圣地亚哥有个叫阿突鲁的渔民,因买彩票挣了一大笔钱。他便盘下了原先属于智利证券公司的一栋闲置着的房子,让渔民们把捕来的海产品直接拿到这里卖。于是昔日的智利证券交易所变成了“阿突鲁海鲜市场” ……因为这里的海鲜产品又新鲜又便宜,生意也就越来越好。慢慢的便有了个很浪漫很小资的名字:“圣地亚哥厨房”。

  “圣地亚哥厨房”,位于圣地亚哥奥伊金斯大街上的一栋白色的新古典主义建筑内。如果我事先不知这里就是“圣地亚哥厨房”的话,我可能想它是个银行,也可能想它是办公楼,我还可能想它是处私人住宅,但就是不可能想到它是个海鲜市场。

  走进“圣地亚哥厨房”就仿佛走进了一个美食的集市,“厨房”里有我见过的海鲜,但更多的是我没有见过的。至于价格,简直便宜得让我咋舌,比如非常新鲜的如杯口一般大的海胆,在上海至少300元一个,而在“厨房”100元能吃5个;一个3斤重的帝王蟹,在上海即使有至少也要1500元。而在“厨房”只需300元……

  “厨房”弥漫着鱼腥和油烟,同时也传来了木弦琴声,两位等坐的女孩竟然奔放热烈的跳起了舞。虽然“圣地亚哥厨房”已经有150年的历史了,但当年阿突鲁的理念却一直在“厨房”延续着:迄今所有的摊主依旧是渔民;所有的海产品坚持新鲜便宜……摊主们牢牢地守着当年祖先跟着阿突鲁创业而置下的这份家产。

  只是如今“圣地亚哥厨房”远比当年“阿突鲁海鲜市场”要热闹丰富了许多,如今“厨房”里除了海产品摊位以外,还多了许多灶头和餐桌,客人们可以在“厨房”里买了海鲜直接交厨师烹饪品尝,也可以找个位子坐下点自己爱吃的海鲜,而价格跟在摊位上买的是一样的。灶头们不挣菜钱挣酒钱,灶头上的厨师大多来自酒庄,有的灶头就是酒庄直接在此设的。厨师们是非常懂酒的,许多智利人甚至是为了喝好酒而来此吃海鲜的。

  一个皮科罗克(大蛤蜊,味道像螃蟹)、一条科尔维纳(黄油煎烤的深海鲈鱼)和一份洛科(各种贝类汤),外加一杯塔拉帕卡(智利著名的葡萄酒庄)2010年份白葡萄酒,这就是我的“圣地亚哥厨房”的午餐。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宫迎嘉宾
   第A03版:宫迎嘉宾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2012上海中考直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第十五届上海国际电影节 专题报道
   第A09版:文娱新闻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拍卖专题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专版
   第A17版:波兰 乌克兰欧锦赛
   第A18版:波兰 乌克兰欧锦赛
   第A19版:波兰 乌克兰欧锦赛
   第A20版:波兰乌克兰欧锦赛
   第A21版:社会与法
   第A22版:社会与法/特别关注
   第A23版:社会与法/时事热议
   第A24版:社会与法/海上拍案
   第B01版:财经周刊
   第B02版:财经/服务指南
   第B03版:财经/大势分析
   第B04版:拍卖专题
   第B05版:财经/百姓沙龙
   第B06版:财经/投资理念
   第B07版:财经/投资基金
   第B08版:拍卖指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10版:国家艺术杂志/建筑物语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纸上展厅
   第B12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
   第B16版:连载
七都小镇在哪里
沪外风景
往北是通天河
圣地亚哥厨房
草由“树”进化而成
新民晚报夜光杯B13圣地亚哥厨房 2012-06-16 2 2012年06月1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