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许多城市都在拆除报刊亭,短短几年中,全国城市百分之三十一的书报亭遭遇拆除厄运,算不算一种文化悲剧?
据了解,各地“戕害”书报亭的理由主要有二:一是有碍观赡,影响城市形象。这颇令人费解,书报亭是文化的载体,应有利于提升城市形象,如果说书报亭的破旧、杂乱有损城市美观,那完全是管理问题,可以通过城市街景文化的设计将报刊亭打造得内有文化含量、外观润眼的“风景线”。
二是占用道路资源,影响交通。这个理由很牵强,小小书报亭能占用多少资源呢?书报亭通常建在人行道上,不会影响机动车通行。
当下城市书报亭承载着许多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功能,数据显示,书报亭零售的报纸、杂志超过二千七百种,为读者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大餐。还要看到,书报亭是自谋就业的渠道,北京街头的报亭就解决了五千多人的谋生问题。
更需要看到,书报亭是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是市民心中不能磨灭的文化记忆,牺牲书报亭为城市交通让路是短视的。
其实书报亭生存与城市发展并不矛盾,关键靠管理,一是将书报亭纳入城市街景文化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尽量少占用道路资源,使报亭外观、风格、亭容亭貌与城市色调、市容文明相得益彰,让书报亭衬托着城市丰富多彩的文化美。二是从严规范书报亭经营范围、文明礼仪等,提升服务品质。在城市快速发展中,请给市民喜爱的书报亭一席之地,也是一种民生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