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可谓地球的“孪生姊妹”,两者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例如,地球上的一天是23小时56分,火星是24小时37分,两者有几乎相同的昼夜;地球的轨道面和赤道面的夹角是23度27分,火星是25度11分,两者几乎有相同的季节变化。这些相似性都表明,火星与地球最相像,是外星球移民最好的候选行星。不过,想要火星适宜人类居住,需要一个漫长的改造历程。
“估计人类要花上2个世纪才能完成火星改造。”中科院院士欧阳自远分析说,改造火星首先要解决两个科学技术问题:想办法提高火星表面温度;增加大气浓度、改变大气组分。人类通过几个世纪的卓越努力,可以将贫瘠的火星改造成一个拥有蔚蓝天空、绿色平原、蓝色湖泊和生态友好的新世界,地球和火星将成为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姐妹共同体。“不过,要使火星环境与地球完全一致是不可能的,只能改造成拟地球而已。”
目前,我国对火星探测还没有公布确切的时间表。欧阳自远认为,我国可计划首先向火星发射轨道器,开展首次绕火星探测;之后,实现首次火星探测器着陆;相继,我国可以在火星上着陆巡视器,进一步实现火星采样返回。
专家们认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可以进行火星土壤层特性及下覆水冰的探测、火星地形地貌及其变化、火星地表物质成分的调查和分析,以及火星大气电离层分析及行星际环境探测等。在绘制火星全球地形图和地理地图的同时,分析研究火星过去表面水的存在和水体活动的间接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