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器,是艺术收藏中的一朵奇葩。
多年来,我一直想拥有一块独特的古玉佩件。一来吹笛之余点点穴位,二来打拳之后活活血脉。但在“玉市行情”里,不是高不成,就是低不就。中秋节午后,我身披斜斜夕阳,摸着衣兜里的养老金,从闸北向青海路古玩市场走去。走到恒丰路桥上,我不禁喃喃自语,现在女儿出嫁了,自己也做外公了,退休后该想明白了。那迎面赵冷月先生题写的桥名,让我想起月老当年在他福州路老屋,为我个人问题牵线搭桥,解除我艺术鉴赏方面的困惑。
东寻西觅之际,古玩街橱窗里,一颗玉勒子立于博古架上,仿若频频向我招手。当我缓缓走近它,其精巧玲珑、温润可人的造型,令我眼睛一亮。仔细一看,是宋代古玉,确实可遇不可求,几番还价,收入囊中。
那晚,我身揣玉宝贝,在回家的路上,快活得像个老小人。毫不夸张地说,该良渚文化玉勒子,可是我久慕未见的“妙物”啊。它经过土坯的蕴藏与岁月的磨难,其包浆的色沁斑斓多姿,给人以修身养性、澡雪精神。一到家,我忍不住拨通电话,邀同道知己来个“玉石派对”。随即诸位莅临寒舍,在钱君匋题写的“月光阁”老虎窗下,大家见我把玉勒子佩戴胸前,老李首先借题发挥说,这玉中精品,可谓智慧结晶。老王接着讲,这无声艺术,不愧为文化福音。而老张却幽默道,玉勒子是俺虎公身上最靓的标志。面对大家你一句、我一句,情趣到位;把玩着、赏月着,不亦乐乎。我也乘兴对月吟诵。玩物岂丧志,愉悦桑榆境,此生有寄托,总是玉伴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