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贷款有所上升
德勤发布的《中国上市银行2012年年报分析》,对中国内地上市的17家商业银行2012年度报告进行了分析解读。这17家银行分别在沪深A股市场和香港市场上市,截至2012年年底,它们的资产总额达人民币86.3万亿元,较2012年年初增长15.4%,增速接近于上年同期的16.7%,资产规模稳步增长。但是,利润增速有所回落,17家上市银行2012年实现净利润合计达人民币1.04万亿元,较上年增长17.3%,较之上年同期的29%增速有明显回落。
德勤中国金融服务行业审计合伙人沈小红分析增速回落的原因,主要是息差水平拖累利息净收入的增速,同时,中间业务收入增速也出现回落,而包括网点、人员等各项费用增长也产生影响。
上市银行的另一个问题是不良贷款余额出现高于2012年年初的迹象。部分区域和行业出现较为明显的风险特征,上市银行持续多年的不良贷款“双降”拐点显现。
资产质量仍比较好
银行资产质量是市场很多人担心的问题,现在唱空中国银行的人也不少。那么,中国银行业的资产质量和国际金融机构相比,究竟属于怎样的水平?会不会发生危机?
面对本报记者的这个问题,德勤中国金融服务行业审计合伙人沈小红、刘振发等表示:虽然去年17家上市银行不良贷款“双降”出现拐点,但不良率水平在国际上还是属于比较低的水平,和国际上一些金融机构比较,中国这些银行不良率平均只是在1%左右,相对是比较好的。
至于未来银行会不会出现问题,要看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等各种情况,也取决于银行自身对不良贷款的处理。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各大银行加大了不良贷款的核销力度,五大行2012年全年核销不良贷款250亿元左右,较上年增加110%,主要股份制银行核销6.5亿元左右,增加了107%。显然,面对不良贷款规模反弹,银行综合采取多种手段,如不良贷款转让、加大核销力度等等,这是银行面对经济增速下行,出于自身风险管理需要,及时做出了调整策略,对防范风险是有利的。
未来趋势出现新变化
德勤昨天还发布了《2013中国银行业十大趋势与展望》和中国利率市场化之影响与应对策略》报告,预计今年中国银行业十大发展趋势是:利润增速回归常态,资产质量面临考验,利率市场化稳步推进,积极布局城镇化建设,国际化程度逐步提升,资本补充取得突破,综合化经营提速,创新能力不断升级,财富管理日臻完善,新协议实施进入关键阶段。
德勤认为,中国银行业将改变传统的盈利模式,积极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并拓展盈利渠道。不良贷款的核销及处置在未来几年将成为不良贷款压降的主要手段之一。综合化经营的趋势明显,银行间竞争加剧,中小银行将面临更大压力。商业银行将由依赖净息差的传统盈利模式向“轻资产”型业务模式转变,开拓非息业务,加大中间业务投入,积极开发新产品和进行服务创新。
本报记者 连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