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少成看来,今年A股市场的“不寻常”表现,实际上是“后危机时代”A股市场呈现的颠覆性表现的延续,而颠覆的逻辑源自于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首先,当下中国经济周期波动“非典型”特征突出。回顾2003-2008年间,中国经济处于持续的扩张期,自上而下的投资方法论颇为有效,行业轮动和择时策略能获得明显的超额收益。但在金融危机之后,高频经济数据相互矛盾,结构性失衡问题突出。其次,在经济周期波动幅度收窄的情况下,政策调控的难度也在加大,调控节奏难以把握。
王少成认为,当前中国已步入全面的经济结构转型期,以当下经济增长驱动力来看,资本投入已经无法提供持续的动能,如要增长动力只能来自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在新的经济环境下,以往根据宏观政策周期做大类资产配置的超额收益在下降。从投资方法论的角度,单纯依靠“自上而下”的投资获取超额收益空间正在变小,未来机会或来自中微观,“自下而上”投资方法论的重要性正日益提升。
“在充满不确定性、很难把握周期性机会及趋势的经济时代,选股逻辑也相应的产生根本性变化。”王少成强调说。必须把研究和投资的重点转向扎实的行业研究和个股分析上来,客观、深入并具备前瞻性的分析,是未来阶段价值投资的立足点。
目前来看,对成长股选择集中在和经济周期相对隔离、能独自成长的行业,此外,消费品升级行业也是成长股分布较多领域,中国巨大市场和消费潜力给了龙头企业在细分领域足够发展空间;另外,符合结构转型、产业升级、技术进步方向的成长性公司也有潜在投资机会。
本报记者 许超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