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2013年08月13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随笔
不怕骗子有文化
季 颖
  季 颖

  央视主持人白岩松讲过一个故事。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电视机很值钱。有个文化人,家里有电视机,也有很多的字画和文物。有一天,有人告诉他:“您家四门大开,好像被偷了!”文化人急煞:“惨了,我的字画、我的文物啊!”

  文化人赶回家一看,小偷把电视机、录像机全搬走了,字画文物一件没拿。他长舒一口气,对警察道:“给你一千块钱,抓到小偷的时候替我谢谢他。”因为啊,小偷拿走的那些东西,远远没有那些字画和文物值钱。“贼没文化,损失巨大。”文化人最后评论说。

  这事要搁如今,那文化人恐怕再难有调侃一番的雅兴了。现在,不光做贼的越来越狡猾,更有那些个骗子,花样百出,市民损失巨大的,大有人在。本报前几天报道过一个“电话剧本”骗子,他利用网络征婚获取女性求偶者电话,然后精心撰写“剧本”,通过“电话诉衷肠”,居然打动了30多位素未谋面的中年妇女的“芳心”,诈财过百万。

  征婚骗子对那些女性受害者心理特征、感情动向把握之细腻,比很多在电视上夸夸其谈的心理专家,要准确到位得多。而且,据警方披露,几乎所有的骗局,无论是征婚还是最常见的电信诈骗,骗子们都会准备几套“对话方案”,把你可能提出的问题、可能遇到的情况,都事先模拟好,让你不由自主地按照他们的指引,走进破财的圈套。

  调查显示,电信诈骗的受害者超过70%是妇女,其中又以中老年居多。这些女性日常信息比较封闭,尽管媒体、银行、警方等的防范提醒铺天盖地,她们就是充耳不闻。还有就是容易紧张和轻信,一旦接到诈骗电话,一惊一吓之后乱了方寸,如提线木偶般任由电话那端的骗子操控,九头牛也拉不回。

  不怕骗子有文化,虽然骗术不断升级,“技术含量”提高,但我们打击和遏制的能力也水涨船高。真正怕的,倒是一些市民平常对相关防范知识的麻木无知。这也是为什么征婚骗局、电信诈骗始终多发高发的根源。“中国大妈”们,除了盯牢股票K线图、黄金走势图,也别忘了时常看看防骗警示图!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广告
   第02版:广告
   第03版:广告
   第04版:广告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评论·随笔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特别报道
   第A09版:民生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法治新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目击
   第A18版:2013上海书展特别报道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阳光天地
   第A25版:广告
   第A26版:读者之声
   第A27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广告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新民旅游
   第B02版:精华路线/新民旅游
   第B03版:新民旅游/诗意居住
   第B04版:域外风情/新民旅游
   第B05版:旅游资讯
   第B06版:旅游资讯
   第B07版:旅游资讯
   第B08版:旅游资讯
   第B09版:旅游资讯
   第B10版:旅游资讯
   第B11版:旅游资讯
   第B12版:旅游资讯
   第B13版:旅游资讯
   第B14版:旅游资讯
   第B15版:旅游资讯
   第B16版:广告
“低调的奢华”就该高调处理
不怕骗子有文化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医药分开避免赛诺菲事件
药价
出租司机所言……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6不怕骗子有文化 2013-08-13 2 2013年08月1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