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长夹道迎新生
恰巧,最新一期的麦可思研究刊出讨论,直指“大学你了解新生吗”这个新命题。麦可思特聘研究专家、中国高等教育供需跟踪评估系统创始人王伯庆说,中国高校常常喜欢追问“高中毕业生们怎样适应大学生活”,但在美国,大学对每一届新生特点的研究简直有点着迷。
上纽大也对昨天师长们集体起立恭迎新生的做法进行了阐释。俞立中校长说,就是为了祝贺新生们跨入新的大学,并与他们一同分享喜悦。而副校长杰夫·雷蒙说得更直白:“新生们选择一所新成立的大学,这显示出极大的勇气,因为要当先行者是很不容易的,特别是要放弃那些别人梦寐以求的名校,而选择来帮助建设这所刚刚成立的新大学,来尝试一些并不能保证一定成功的可能性,都是需要勇气与魄力的。仅仅冲这些,就有足够的理由向新生们鼓掌和致敬。”
因材施教是本份
王伯庆说,“为学生着迷”的命题其实是在提示国内的大学,是不是该换一种思维,不能只要求学生适应大学,大学也应该主动去适应学生,因材施教是教育的基本理念,教育必须因学生不同而调整培养方案。他说,虽然不该对新生硬贴标签,但今年的新生群体中的确有许多新的特点,95后们首次集体步入高校,需要大学去用心发现他们的心灵世界。比如,大学了解95后的亲情观吗?知道95后的消费观吗?知道95后的阅读习惯吗?比如,今年有124万农民工子女考进了大学,其中约80万是曾经的“留守儿童”,那么,大学是不是真正了解这些“留守儿童”大学生的特殊需求呢?还比如,今年有295万独生子女进入高校,是史上“最独”的一代新生,在他们的成长历程中得到了太多的生活与学业关注,却没有得到足够的做人锤炼与艰苦锻炼,对此,大学该怎么办?
设计预案迎挑战
另据麦可思研究对上一届新生的抽样调查,他们中有46%的人承认曾经遇到了学习问题,一年下来始终没有缓解学习障碍的人占了41%。王伯庆说,照这个比例推算的话,本届新生中可能遇到学习问题的人约有315万,而缓解不了这个学习问题的人又会多达130万,其中可能会有约74万新生“缺乏学习动力”,约40万新生“缺乏学习方法”。对于这样的问题,大学的管理者们、老师们了解原因并设计好了干预措施吗?
面对95后的新生,上纽大显然已经做好了迎接挑战的准备。俞校长对同学们说,无意要求年轻学生向老一代学习吃苦,只是想告诉大家实现美好的梦想是必须要有付出的,“任何困境下不放弃、不灰心、坚持不懈、乐观处世,这才是95后们应该具有的气质与胸怀。”
本报记者 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