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将来想成为一名外科医生”,8年前高中生宗瑜在交大医学院面试时“不知天高地厚”地大声说出了梦想。不久前的一天,在瑞金医院的手术室正等待接台的宗瑜想起当年的情景,忽然意识到自己真的已经成了一名外科医生。毕业前,美国密歇根大学曾向她递出橄榄枝,宗瑜有些动心,但坚持要当一名外科医生的梦想仍然让她选择拿起手术刀。
即将成为一名心内科医生的吕婷清晰地记得,大二那年第一次参与“早期接触临床”,在一家医院观摩了一场心脏手术——心脏的跳动震撼了吕婷,她强烈地感受到了自己心里“拥有精湛的技术拯救病人生命”的愿望。经过长时间的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渐渐“变活”,临床上遇到病人也渐渐能够从容应对。吕婷说:“为病人诊断诊治时,不仅要针对疾病本身,还要考虑病人的经济状况、家庭关系,因为我们面对的首先是人。”
瑞金医院神经内科的黄啸君,毕业前发表了多篇SCI论文,她通过“问题导向型”学习模式,与导师、同学一起对临床中发现的案例和问题进行科学研究,最终得出创新成果。与五年制应用型人才培养不同,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不仅能够解答疾病“是什么”,还要能回答“为什么”。本报记者 易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