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销:至少配三辆车
“住洋房、吃海鲜、买高档礼物……领导根本不管单位还有多少钱,只管叫我签单开票。”一位经常跟随领导外出的某地财政局长诉苦说:“往往出去一包票子,回来一把条子。”
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说,有的地市级副职每年职务消费40万元以上,有的经济发达的地市要100万元以上。但许多基层干部反映,这只是职务消费的基本数额,这一级的副职一般至少配三辆车:轿车、越野车、商务车,加上公车私用等,仅领导用车的浪费就非常惊人。
来源:顶风偷建小金库
一位接待办主任说,一些干部往往打着职务消费的旗号,请客送礼拉选票,有的还往上级领导手里送,跑官要官。还有一些领导干部盲目攀比,吃喝玩乐,生活挥霍,有的甚至违规挤占挪用扶贫、支农、救灾等款项,或向有关单位或企业转嫁费用。
有的领导干部在单位顶风私设“小金库”,作为职务消费的“蓄水池”。近年来,各地严查小金库,但大量预算外资金依然存在,“小金库”或变相小金库保证了领导干部有钱花、敢花钱。
管理:不装腰包不会被查
职务消费主要包括公务用车、公务接待、出差、会务、办公等费用支出。
记者采访了解到,一些干部之所以在职务消费方面挥霍无度,主要是因为制度不健全,不装腰包的腐败不会被查处。
许多县委书记认为,一把手不能直接分管财务,但怎么花钱,却是一把手说了算。记者在某贫困乡采访发现,书记乡长的公车均是新款帕萨特,问其资金来源,书记说:“东挪西凑,想办法呗。”其实除了吃拿卡要,还要挤占其他行政开支。
案例1
退休干部天天开药转卖
更有甚者,一人当官,全家享受。山西一家三甲医院的副院长告诉记者,一些领导干部看病存在“一人公费、多人享受”的现象,公费医疗成为致富门路。省直厅局有一位退休的厅级干部,每天都提着药兜到医院开药,过了马路就卖给药店,并根据药店的需要到医院开不同的药,随行就市,借机牟利,退休十几年天天如此,风雨无阻。
这件事很多人都知道,但谁也管不了,谁也不愿管。
案例2
县委书记春节收上百万
一位县委书记私下告诉记者,单靠财政这点钱,不可能有太多职务消费。
他大致算了一笔账:仅春节一次,近百个县直单位多数会有“孝敬”,富单位一万两万,穷单位三千五千,加上金融、电信等企业,总数不会低于一两百万元,如果再算其他节假日和婚丧嫁娶活动,特别是干部帮人办事,即使不去主动腐败,一年下来也数目可观。
因此,干部的奢侈消费更多来自“灰色收入”。
案例3
嫡系管财务腐败难监督
河北行政学院原常务副校长刘日说,职务消费范围不清、标准不明,只吃不带上级不怪,只花不拿纪律不查,这就造成许多领导干部职务消费随意性大,有关部门查处起来难,且有法不责众之嫌。
另外,领导干部往往任用嫡系管财务,职务消费只有少数人经手,势必造成“上级不监督、同级监督不了、内部监督难”的情况。即使审计出来,面对“巨额假发票、白条入账”等违法违纪现象,也多是只上报不查处。 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