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9: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8月13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杀熟
张力平
  张力平

  在市场经济中,竞争激烈,有人“拼搏”不过,导致心理扭曲,从“无商不尖”发展到“无商不奸”;从“杀生”升级为“杀熟”。

  “杀熟”,就是绞尽脑汁、不择手段地专赚、专骗熟人钱物,损熟人而利己。非法传销,就是“杀熟”的经典。

  自上世纪90年代初,“全民经商”兴起,在一些人秉承“关系就是生产力”信条的氛围中,“杀熟”应运而生。据统计,所有的犯罪案例中60%是“杀熟”(对熟人下手)。而现实生活中,迷信“熟人效应”的现象却屡见不鲜。

  “杀熟”之所以能够轻而易举地得手,除了奸商的无耻外,受害人过于相信熟人是一个重要原因。有的受害人反复上当仍执迷不悟,甚为可悲。看媒体披露的众多案例,有的受害人明明被熟人宰了,还认为“以我们的关系,他绝不会骗我的!”事已至此,还对其感恩戴德,可说是傻冒到了家。还有不少受害人,即使发现自己亏大了,也碍于面子,碍于对方的“热情”,不愿拉下脸皮“明算账”。而对方就是抓住这种心理,强行将手伸进受害人的腰包里掏钱。此外,也有人因为同情心和怜悯心而被“杀熟”的……如此种种,令“独吃自家人”的“杀熟”成为当今的怪象,从吃顿饭、推销商品、买房甚至找对象……一路“杀熟”!

  “杀熟”利用一个“情”字以图自己利益最大化,大大冲击了社会伦理底线,动摇并瓦解了人际间的信任关系,使社会信任陷入危机。“朋友是用来利用的,兄弟是用来出卖的”,如此赤裸裸的“杀熟”理念,有悖中华美德!如“杀得性起”,越杀越狠,总有一天会“越走越远”,走上违法犯罪之末路!

  其实,现实生活中那些“杀熟”之人,即使没进班房,其“杀熟”行为的代价也非常高昂:为了获得一点点利益,失去的是一大批亲朋好友,还有自己难以挽救的道德良心!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广告
   第02版:广告
   第03版:广告
   第04版:广告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评论·随笔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特别报道
   第A09版:民生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法治新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目击
   第A18版:2013上海书展特别报道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阳光天地
   第A25版:广告
   第A26版:读者之声
   第A27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广告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新民旅游
   第B02版:精华路线/新民旅游
   第B03版:新民旅游/诗意居住
   第B04版:域外风情/新民旅游
   第B05版:旅游资讯
   第B06版:旅游资讯
   第B07版:旅游资讯
   第B08版:旅游资讯
   第B09版:旅游资讯
   第B10版:旅游资讯
   第B11版:旅游资讯
   第B12版:旅游资讯
   第B13版:旅游资讯
   第B14版:旅游资讯
   第B15版:旅游资讯
   第B16版:广告
杀熟
访台北钱穆故居
新“世贸中心”什么样儿
今宵灯谜
如何躲呀
芳草馥芬书香溢
我家的托比
新民晚报夜光杯A29杀熟 2013-08-13 2 2013年08月13日 星期二